一汽要入股零跑?官方回应:不予置评!但双方合作项目已实锤落地
中国汽车圈向来不缺刺激眼球的新闻:今天又有消息称,一汽正在考虑入股零跑汽车,成为战略股东,令无数投资人一时无法淡定。如果你以为这只是资本市场的一次试探性“撒网”,那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双方首个合作车型项目已经板上钉钉,开始推进。至于传闻中的股权合作?双方都很默契地选择了“不予置评”——资本都是懂分寸的,只在该表态的时候打个哑谜。
让我们倒回去看故事的起点。今年3月初,中国一汽和零跑汽车在长春签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家企业均表示要在技术和资本两端牵手,不仅要共享研发的锦囊,还打算探讨严肃的资本合作。声明里说得委婉,但意思明白:一汽看上了零跑的新势头,零跑盯上的则是一汽的家底和资源。
技术层面大家都看得懂。中国一汽是老派国企,积累深厚,零跑则是新势力中混得最有存在感的那个,一派“初生牛犊”豪气,擅长在新能源领域里玩出花样。两家联合开发新能源乘用车型,“资源协同”“技术融合”,这些官话里有真实的野心。这不仅意味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更代表着两种企业基因正在碰撞、重组——未来或有更多合作,甚至不排除股权交融、业务整合的大戏。
其实,合作的蛛丝马迹早已流出。3月底,一汽的电子采购平台上出现了红旗品牌G117整车开发相关项目,成交方正是浙江零跑科技;7月,又曝出一汽与零跑要基于零跑B平台开发新车,准备冲击海外销售。甚至有消息称一汽大众也打算和零跑合作,利用后者的技术在国内开发新车。不过,官方一如既往地矜持回应,零跑用“不予置评”打太极,一汽大众干脆否认两家有任何正式合作关系——说白了,外面风声再紧,内部算盘才是老板们关心的。
说到合作,不能忽略资本层面的潜台词。媒体报道称一汽或通过内部流程推进,收购零跑10%的股份,为此方案已在一汽相关部门递进流转。虽未官宣,但此事已如一锅好汤,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那么,对零跑来说,这一波合作究竟意味着什么?看看零跑的财报就懂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42.5亿元,同比暴增174%,净利润首次转正,达到3000万元,毛利率也创新高,从去年的1.1%蹭到了今年的14.1%。销量方面,半年卖出22.17万台,同比增长156%,直接登顶新势力品牌榜首。如果你用旧眼光看零跑,只会觉得车圈又多了一个“小老弟”,但如今的它,已经不是谁都能忽视的角色。
数据不会说谎,但资本市场会用价格表达情绪。零跑港股近五天已暴涨14%,无数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信心票。究其原因,除了业绩本身,更重要的是和一汽的这场“绅士合作”。一边是国字头的资源和资金,一边是新技术和市场冲劲,一场中西合璧已成定局。
当然,也别太早下结论。真正的大玩家,从不会急于公布底牌。无论今年是否达成股权合作,双方的技术项目已经落地,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强强联合”的新范本。不管最终是一汽入股零跑,还是走业务捆绑,车圈权力地图正在重新绘制。
零跑的影响力日益扩展,原本只是新势力里最卷那个,如今逐渐变身资本市场里最妙一颗棋子。与一汽联手,不仅加速整车制造和Tier 1(一级供应商)业务,还让全产业链产生协同效应——未来有太多想象空间。
所以,别纠结一汽是不是要入股了,这不过是故事的一个插曲。真正的问题是,中国车圈的游戏规则正在变化。合资、合作、入股、技术融合,谁都能说“我不予置评”,但事实是,“强者通吃”的生态正在成型。零跑与一汽联手,就是新旧势力的最佳范本——不管资本还是科技,比的都是谁能在变革中跑得更快。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小问题:下一个会是谁?车圈从未止步,真相总是比你以为的更精彩。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