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刮向油箱:一天两满箱油引爆制度信任危机
直到翻开那本起毛的记事本,7月15日那页铅笔字歪扭写着:“早7:10加300(邻市会议),晚8:30加280(郊区项目)”,旁边还画了个小油壶。这本子记了三年洗车票和领导降压药,如今倒成了自证清白的救命稻草。
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审计系统升级后那道新算法。10月16日上线的“单日重复消费预警模块”,像探照灯扫过所有公务车记录。我们单位那辆老捷达,油箱密封圈老化、空滤两年没换,跑高速开空调油耗直奔12升。当天总里程387公里,郊区那段坑洼路况更是吃油黑洞。这些细节在审计眼里,全变成了冰冷的异常数据。
更荒诞的是,同期竟有5辆同型号车触发类似预警。加油站计量器误差+2.3%的检测报告刚出来,集团就在10月19日火速修订《公务车管理办法》。这场因两箱油引发的信任危机,早埋下了伏笔。
我把行车记录仪数据、工地视察证明和加油站误差报告摊在审计科桌上。那位戴金丝眼镜的主任扶了扶镜框:“程序上需要领导签字说明。”隔壁工位的小张悄声说,他上个月因类似问题被扣了绩效。
油箱里加的哪是汽油,分明是职场信任的试炼场。
#十月热门旅行地盘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