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

长城汽车最近在上海车展上的一通操作,颇有点“梭哈”的味道。又是“ONE GWM”全球品牌战略,又是旗下六大品牌攅盒,又是“科技长城、越野长城、世界长城”的三位一体,架势摆得足足的,像是要下一盘很大的棋。

瞧瞧这路数,一边是“泛内燃机战略”,祭出4.0T V8发动机这种“老炮儿”,一边又搞Hi4-T、Hi4-Z这种“新潮货”,明摆着是想在油电混战中左右逢源。智能化这块,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听着就玄乎,号称全域覆盖,还要搞无高精地图方案,全国“真开城”计划,实路狂奔900多万公里。这还没完,Coffee OS 3,这名字就透着互联网味儿,据说要打造“五好”交互体验。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有驾

那边,哈弗、魏牌新能源、欧拉这仨凑成“科技生活”产品集群,这边,坦克、长城炮、灵魂摩托抱团成“越野重机”产品集群。坦克300虎克版专攻极限越野,山海炮Hi4-T要开启新能源皮卡4.0时代,起售价22.88万。这价格,见仁见智,毕竟现在新能源皮卡市场上,能打的选手不多。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有驾

长城汽车出海也算是个“老兵”了,自诩覆盖170个国家,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90万辆。今年海外市场贡献了45.31万辆,同比增长43.39%。数据是好看,但细究一下,全球那么多地界,平均下来每个国家才卖多少?当然,这是抬杠,毕竟市场体量千差万别。

他们在泰国、巴西等地落了3家整车工厂,还为中东、澳洲等市场量身定制车型。魏牌高山MPV在迪拜整了个“六座皆VIP”商务出行方案,听着就壕气侧漏。全新品牌标识GWM,说是揉入了"Great Wall Motor"和"Go with more"的精神,国内市场的标识还缀了个“长城烽火台”,寓意技术底蕴和文化传承。这波操作,既要国际范儿,又要接中国地气,算是拿捏住了。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有驾

计划今年内把国内新车一股脑儿地推到海外,通过动力系统客制化和属地化服务,构建全价值链竞争优势。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预计要攀升到6.2%。这个比例算高吗?只能说,在汽车圈,研发投入就是“硬通货”,直接关乎未来的身段。

所以,问题来了,长城汽车这一套“组合拳”,真能奏效吗?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有驾

乍看之下,这像是企业的一次脱胎换骨,从产品到品牌,从国内到海外,都在铆足劲儿。但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远,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集体“应激反应”的一个缩影。

国内车市“内卷”加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消费者对价格锱铢必较,车企个个都如履薄冰。出海成了“华山一条路”,但海外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城池。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有驾

一边,欧美市场有老牌汽车工业坐镇,日韩车企也早已盘踞一方。另一边,新兴市场虽然潜力无限,但消费习性、政策法规、基建配套都存在变数。

长城汽车的“ONE GWM”战略,说白了,就是想把资源集束起来,抱团取暖,在全球市场蹚出一条路来。但问题是,集束就一定能产生聚变效应吗?六大品牌,各有各的客群和定位,如何避免“窝里斗”?“泛内燃机战略”虽说考虑了不同地域的需求,但会不会稀释研发力量?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战略,海外销量增43%能否逆袭市场?-有驾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中国车企的崛起归结为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时,是否忽略了品牌格调和用户情感的培养?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在这方面,欧美日韩车企有着更深远的积淀。

所以,长城汽车想要真正蜕变为“世界长城”,道阻且长。技术是基石,品牌是灵魂,而用户才是最终的“阅卷人”。希望他们能真正领会这层意思,而不是把“全球战略”当成一句“口头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