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车主为何更偏爱二手豪车?老司机的真实经历
我身边那几个老朋友,年纪都不小了,开过的车也不少。其实我自己也是,家里停着四辆,有新有旧,还有一台前阵子刚换掉的宝马E90 330i,说起来还有点唏嘘。那会儿就为圆个梦——12万买了这台顶配三系(听销售说当年裸车价得68万),玩了一年多卖掉,亏了4万多,但回头想想,这比新车跌到12万强太多,人家可是一下没了五十几万。
你说像我们这种已经有好几辆代步工具的人,再买车图啥?真不是为了给谁看,也不是缺什么牌面。有时候就是心血来潮:比如群里有人发某款稀奇配置,说座椅加热还能通风按摩,还能调节腰部支撑,那晚刷手机差点下单,就想着试试到底是不是吹牛。后来维修师傅跟我讲:“这些冷门功能啊,你用两次就忘记在哪儿开关。”但还是忍不住折腾。
其实现在再添一辆,大概率是冲着兴趣去的,不是为家庭需要,也不会管别人怎么看。我喜欢折腾、修理、体验不同品牌和年代,每次选二手都奔着性价比去。有些人怕旧货麻烦,我反倒觉得养护和维修才有乐趣——哪怕出点小毛病,比如转向机偶尔发涩、刹车脚感软,这些问题懂行的人都知道怎么处理,不至于抓狂。
邻居老李上个月还在院子里念叨,“你这宝马是不是新买的?”他根本分不清年份,只认标志。这种事挺常见,同代奔驰或奥迪停一起,新旧没人能看出来。微信群里的段哥去年搞了一台老款三系,用来撑场面参加婚礼,结果宾客们还以为是最新款,看外观一点痕迹没有。
很多人总觉得二手容易坏,其实未必。我那台E90虽然年头久远,但保养得勤快,小毛病基本靠熟悉师傅随时处理。他经常挂嘴边一句话:“只要别瞎修,都好使。”而且群友自测过,一些老车型用料扎实,比现在的新款反倒结实耐造。当然也遇到过糟心事,上次后悬挂异响,以为大件坏了,结果就是胶套松动,让技师捣鼓半小时解决,比换新省钱又省心。
关于卖二手,其实没那么难。如果只是玩票性质,用上一阵腻味了,在市场上出掉损失有限。不像第一次买新车时,总怕磕碰刮花,现在把它当成工具或者朋友,自然放松许多。有一次在路口遇见一个做汽配的小伙,他专门收购稀有配置,说“你这带哈曼卡顿音响,要是拆下来单卖还能值千把块。”这些冷门配置在圈内还有专属玩家呢,不过一般人真不知道怎么用,全靠摸索和经验积累。
至于谁适合买新车,我一直劝那些刚拿驾照的小年轻最好别碰太复杂的旧货,新设备状态好,不容易让驾驶习惯被车辆故障影响,比如方向盘跑偏、制动迟钝之类,有时候练不好技术全赖不上自己。另外公司名义购置车辆必须要正规发票,否则抵税贷款都办不了,这道理大家伙儿私下聊起来都有数,不展开细说啦,该懂自然懂。
最后提一句,那辆宝马后来被一个南方城市的小老板接走,据他说主要图个动力足,还喜欢那个带氛围灯和运动座椅的小细节。他开回去以后拍照片给我看,“兄弟,这油耗是真高!”不过笑声背后还是满足感满满吧,各取所需罢了。身边还有不少朋友琢磨着淘一台经典豪华车型,就是为了体验曾经遥不可及的一瞬间爽快,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