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电车车主堵高速。
这几年,社交媒体上最硬核的凡尔赛,已经不是谁在巴黎喂鸽子,而是谁在高速服务区充电,前面只排了两个人。
你要是敢晒一张排队49号的截图,那都不叫惨,那叫行为艺术,是在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一场深刻的后现代解构。大家看着你手机仅剩8%的电量,和你脸上那副生无可恋的表情,都会发自内心地为你点上一个赞,然后默默庆幸自己开的是油车,或者,还没出城。
这种节假日限定的“电动爹”大型认亲现场,把一个血淋淋的现实扒开了给我们看:我们引以为傲的新能源弯道超车,在最需要它给力的时候,基础设施掉链子掉得比狗撒欢都快。
于是,大领导看不下去了,最近发改委直接甩出王炸,一个名为“三年倍增”的行动方案,目标简单粗暴:到2027年,把充电设施干到2800万个,满足8000万辆车的充电需求。
你看,所有魔幻的现实问题,最后都得靠简单粗暴的大力出奇迹来解决。
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政策利好哪个小公司,哪个概念股能起飞的时候,有一个玩家的动作,才真正值得玩味。
它就是中央汇金,人称“国家队”里的定海神针。
国家队下场,从来不是为了跟你玩儿短线刺激,搞什么概念炒作。他们的操作,更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包租公,在地铁规划图刚泄-露出来的时候,就把沿线的所有旺铺给盘下来了。他们买的不是股票,是未来几十年的“收费站”。
翻开汇金的持仓,在茫茫多的充电桩概念股里,它只重仓了区区5家。这就有意思了,这5个“天选之子”,可不是随便点的鸳鸯谱,背后藏着一套完整的“新基建圈地”逻辑。
这套逻辑,就是把充电桩这门生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吃干抹净的逻辑。
第一位选手,中国石化。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一个卖油的,掺和电的事情干嘛?这不是叛变革命吗?
恰恰相反。中石化搞充电桩,就像一头霸王龙,突然有一天跟你说它要开始吃素,并且准备考飞行驾照。你可能会嘲笑它,但你忘了,它依然是那头霸王龙,它脚下的土地,是整个侏罗纪公园里最肥沃的。
中石化的王牌不是技术,不是服务,而是两个字:地段。
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尤其是那些占据了高速公路和国道咽喉要道的加油站,就是这个时代最硬核的线下流量入口。车开到这儿,不管是加油还是充电,都得进来。这种物理上的垄断优势,是任何互联网模式都打不穿的护城河。它甚至都不需要做太多营销,只需要把加油机旁边的空地腾出来,装上充电桩,就可以坐等收钱。这种生意模式,简直就是把钱喂到嘴里。
所以你看,汇金投中石化,投的不是它的充电技术有多牛,而是它手里的“不动产证”。这是典型的资源卡位,先占下最好的位置,不管以后风怎么吹,收租的永远是它。
第二位,比亚迪。
如果说中石化是“地主”,那比亚迪就是“车队老板”。
比亚迪的逻辑更直接。车是我的。电池是我的。用户也是我的。那我为什么要把充电这么大一块利润让给别人?
这不叫商业,这叫慈善。
比亚迪自己下场做充电桩,为的是打造一个从“买车”到“用车”的生态闭环。你买了我的车,就用我的充电桩,体验最好,或许还有优惠。这就像苹果卖手机,还开了App Store,你用我的硬件,就得在我的软件生态里消费。用户被牢牢锁定在自己的体系内,数据、习惯、未来的消费,全都是自己的。
汇金看上比亚迪,看中的是它手里的“终端用户”。在新能源这个故事里,谁拥有最多的车主,谁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中石化是从“地”出发,自上而下;比亚迪是从“人”出发,自下而上。两者联手,几乎就锁死了未来的公路能源场景。
第三位,国电南瑞。
这位更是重量级,一个“卖军火”的。
充电桩这个行业,看起来门槛不高,谁都能装两个。但背后涉及到电网的稳定、计费系统的安全、充电协议的统一,这些都是硬核技术活。国电南瑞,就是干这个的。它不直接参与用户端的撕逼大战,而是给所有上战场的士兵卖钢盔和AK47。
它的客户,可以是中石化,也可以是比亚迪,更可以是各种冒出来的小运营商。谁赢它不管,只要大家都在打仗,它的军火订单就源源不断。这种生意才是最滋润的。在这个快种快收的时代,卖铲子永远比亲自下场淘金要稳。
汇金投资国电南瑞,买的是这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这是确保整个充电网络能够安全、高效运转的压舱石。
第四位和第五位,现代投资与合百集团,就更有趣了。
一个,是湖南高速公路的“地头蛇”;一个,是安徽的零售百货巨头。
这两家公司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掌握着一种叫“特定场景”的东西。
现代投资,手里攥着的是高速公路服务区。你想在高速上充电?绕不开它。它在这里建充电桩,不是市场行为,是“此路是我开,此桩是我栽”的必然结果。
合百集团呢?它手里是大型商场和超市。你老婆孩子在楼上逛街买买买,你一个大老爷们在楼下停车场等得百无聊赖,看着旁边的充电桩,是不是就顺手把电给充了?
你看,商业的本质就是研究人性。
这两个布局,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对充电场景的精准切割。一个是解决“长途焦虑”,一个是填充“垃圾时间”。汇金把它们也纳入囊中,说明国家队思考的颗粒度,已经细化到了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可能这些公司自己都没想到,当初一个无心插柳的业务,最后能被贴上“新基建”的标签,简直是瞎积薄发的典范。
所以,把这五颗棋子连起来看,一幅宏大的画卷就展开了:
中石化占据了“公路主干道”的物理节点。
比亚迪圈住了“最大规模”的移动用户。
国电南瑞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军火。
现代投资和合百集团则卡住了“服务区”和“商圈”的特定消费场景。
这五家公司,构成了一个从能源供应、到终端消费、再到技术支撑、最后到场景应用的完美闭环。
这哪里是炒股,这分明是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关于未来中国能源网络控制权的大棋。
充电桩的战争,表面上是科技战,是能源战,但骨子里,是一场新时代的“圈地运动”。就像过去的房地产,最重要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地段。未来的充电桩也一样,最重要的不是桩本身,而是它所在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所能锁定的用户。
所以,别再简单地把充电桩看成一个风口,风口会变,但铺设在地上,连接着电网,占据着你必经之路的那些“不动产”,才是真正穿越周期的硬通货。它们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安静地铺开,等你我的电车,自投罗网。
普通人看这个新闻,看到的是三年翻倍的利好。
但真正的玩家看到的,是新时代收费站的建设图纸。
别总盯着K线图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波动,那玩意儿就像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多看看地图,看看那些真正无法被替代的“不动产”,那里才是故事的真正开头。
毕竟,商业世界里最性感的,从来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朴实无华的垄断。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