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合资工厂关闭,从“打死奥拓”到“被比亚迪们打死”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关闭”的新闻像一记闷棍,敲在了传统汽车行业的棺材板上。这座曾年产30万辆的“标杆工厂”,最终沦为新能源浪潮下的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网友戏称:“德国大众的‘信仰标’在中国也扛不住了?”但关厂的背后,远不止一家企业的败退,而是合资车企“躺赚时代”的彻底终结。

又一合资工厂关闭,从“打死奥拓”到“被比亚迪们打死”-有驾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的关停,哪是什么"战略调整"的温情戏码?这分明是传统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浪潮里被摁在地上摩擦的狼狈缩影——一块被时代洪流冲碎的"遮羞布"而已。

别扯什么"产能优化",本质就是燃油车卖不动了。这座年产能36万辆的"标杆工厂",最终栽在自己押宝的帕萨特、斯柯达手里。当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把比亚迪、理想的订单堆成山时,大众的"德系神话"早就成了老黄历。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数字,不是趋势,是绞索——绞死那些还在燃油车舒适区里打盹的玩家。

又一合资工厂关闭,从“打死奥拓”到“被比亚迪们打死”-有驾

更扎心的是,连改造的资格都没有。被居民区包围的厂区,连电动化改造的空间都凑不齐,活脱脱一个被城市发展抛弃的"工业古董"。这哪是选址失误?分明是合资车企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迟钝:他们总以为凭着"合资光环"就能永远躺着赚钱,却忘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迭代速度,快到能让百年巨头的规划变成笑话。

合资模式的死穴早就暴露无遗。外方攥着技术话语权,本土团队连改个车机系统都要层层请示;当自主品牌三天出方案、一周调配置时,大众的电动化战略还在德国总部的会议室里拉锯。这种"外方定调、中方执行"的僵化机制,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里,就是等死的节奏。

又一合资工厂关闭,从“打死奥拓”到“被比亚迪们打死”-有驾

说穿了,这不是一个工厂的落幕,是一个时代的葬礼。那些靠"品牌溢价+技术垄断"躺着赚走中国市场几十年红利的合资车企,如今终于要为自己的迟钝买单。神龙、现代、福特的工厂接连关停,不过是在重复同一个剧本:当自主品牌能造出比你好、比你便宜、更懂用户的车时,所谓的"合资优势",连擦屁股都嫌硬。

当丰田章男还在嘴硬“抵制纯电”,当BBA的电车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这场战役的结局早已注定。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广本?东风日产?或许正如网友所说:“燃油车不会消失,但合资车企的‘买办思维’注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