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党又赢了!你看看,2026款宝马7系,真的是一字不差地没涨价,91.9万起卖,现场有人感慨:这叫什么真香啊?但仔细扒一扒,我居然觉得这车变伪新款了之后,噱头多于实质。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外观依旧:大水晶日行灯配环形光耀格栅,依旧是那个熟悉的7系,没变。你要觉得这经典不错,那我也没啥说,毕竟那种豪华感,谁都喜欢。可说实话,这如果放在2026年,朋友们都在开新派设计的豪车,7系能不显得有点老派么?我翻了下相册:去年朋友的奥迪A8L,新出的内饰布局让人惊艳,别说颜值,体验感都提升了一级。
尺寸上,7系还是那个5391mm、3215mm的轴距。后排能翘二郎腿不?绝对可以。可问题是,国产的新势力,比如理想L9,早从去年开始就把车身拉长了,给家庭车做足了架势。你要说,这么豪华的空间,怎么可能被后来者赶超?但我脑子里潜意识一动:空间大不代表就高大上,用生活比喻的话,买大房子的人,不一定房子装修也就好住。那空间和品味,谁更重要?这车用料扎实,真皮、实木是标配,谁不喜欢?但表面风光还不够?我敢保证,能有多少人会在意买车的层次感是真实的,还是堆料出来的?
说到堆料,宝马这次的操作让我有点懵。官方宣传全系标配夹层玻璃,听着多贴心啊,但是原本这个东西,去年还是可选项,现在变成标配了。是不是意味着:你要追求私人空间,得多掏点钱?我记得去年车主吐槽,说夹层玻璃要单独加装,还挺麻烦的。现在强制来了,能不能只买低配?不好意思,不行!要想隐私更好点,只能再花钱加装或者选择更高层次的版本。
我还看到,有的配置砍掉了——手势控制,比如BMW的自然交互原本是7系的亮点之一,结果这次被取消了。原因?使用率低。我心想:是不是节省成本?反正我对这事儿还挺能理解,毕竟手势操作再好用,经常用手去做也挺尴尬。那就是可用性问题,搞得复杂的科技反而变成鸡肋。这就像我后台问一个修理工:这车的电子刹车怎么调啊?他答:不用调,自己就好。我心中暗想:就算有BUG,宝马也愿意把这玩意砍掉,不想多折腾了。
再看一些细节——比如取消了翼子板上的M套件徽章,以及钥匙换成新材质。这些算是细微改动,但我猜:这是宝马清库存的动作?正确的理解可能是:他们想让新款看起来更纯粹。让我更在意的是,内饰配色方面,代表豪华的Alcantara顶棚变为标配了。你知道,那花个几万装的高配版,现在变成标准免费配置,也就是说:你买顶配其实相当值这个钱,说是省点?
但要说重点——动力配置,完全没刷新。算是稳扎稳打——735Li和740Li依然用3.0T六缸引擎,带48V轻混,输出虽然不差,但跟隔壁奥迪A8的4.0T V8比,还真有点差距。不过我觉得,不少人会说:这车虽然老套,但够用、可靠。但没细想过,新能源车崛起后,这样的大排量燃油车前景如何?未来十年,估计剩下的只是怀旧了。
我身边有人说:宝马7系还卖得挺好,月销2000台左右。我一开始也想,没啥危机,但仔细一琢磨:奔驰的新品、奥迪的优惠策略、国产新贵们的突围,都在抢占市场。这辆车是不是在养尊处优,还等不得新时代的冲击?我还记得,去年朋友送我一句话:科技还是得跟上,要不就落后。这话放在汽车行业,尤其适用。
我试着多想:如果我现在手头大把钱,选这车是不是明智?像我身边一些懂车的人都说:看趣味,不看套路。你要真追求科技和未来感,像苹果一样,早就别想买BMW了。这个观点听起来也挺合理。你有没有觉得,买车更多像一种心理安慰——买得起,买个心安,或者说为未来投资的最后一站。反正,我还是挺喜欢这车的外形,但真要用心去比较,还是觉得,未来几年,它的存活率有点悬。
有人说:未来的7系会不会变成纯电?我倒没太多研究,猜测没有错——尤其是在电池、智能化方面,下一步怎么做,才是关键。实际上,除了车型本身,体验才是真正的看点,而现在的这套配置,说实话,还差那么点惊喜。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感觉这次升级,更像是补丁包——你喜欢的配置都在但真心的革新呢?那个点还没看到。
这让我忍不住疑问:这车到底是刷存在感多一点,还是实际上在走向未来?
(这段先按下不表)
也不免想问:你觉得,花一百多万,到底是买一台高级的机械设备,还是买一种生活态度?这其实也是每个买家心里过不去那关。反正,我还在等,等那真正的新一代7系出来,或者,是不是有人早就看透了,这车,只是一时的过渡产品罢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