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蓝S09的销售数据在车展第三天定格在1587台时,发布会现场的大屏幕上跳动着象征订单增长的粒子特效。
这个数字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微妙——既不像新势力黑马般摧枯拉朽,又比传统车企的转型之作亮眼三分。
有人翻出两年前的行业预言:新能源市场将迎来价格屠夫。 彼时深蓝S09的立项团队正在长安研究院的保密会议室里,用激光笔圈定着理想L9的参数表。
如今这台轴距3105mm的庞然大物,却以23.99万的起售价杀入市场,比同尺寸的问界M9便宜了整整16万。
走进上海车展的观众会发现,深蓝展台的工程师总爱演示一个特殊功能:将前排座椅移至最前,二三排完全放倒后形成的2.5米露营大床。
这种场景化展示恰好暴露了产品的矛盾——当工作人员在纯平地板上铺开野餐垫时,围观者却在窃窃私语:“入门版连座椅通风都没有,这床怕是要硌得慌。 ”
在配置表上,27.99万的后驱Ultra+版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这个价位能买到激光雷达、华为ADS 3.0和21.4英寸后排吸顶屏,但代价是必须捆绑选装2万元的移动中岛套件。
有媒体实测发现,当移动中岛滑至后排时,第三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反而被压缩了8cm,这个设计细节让“场景自由”的宣传语显得颇具黑色幽默。
续航参数成为另一个争议焦点。 虽然全系标配40.18kWh电池,但四驱版CLTC工况下170km的纯电续航,在市区通勤场景中意味着每1.5天就需要充电。
有车主在论坛吐槽:“官方说支持3C快充,可每次充电时看着隔壁问界M8的车主在零重力座椅上刷剧,总觉得自己像个在服务区赶路的快递员。 ”
深蓝的产品经理或许低估了六座SUV用户的需求阈值。 入门版缺失的不仅是副驾屏和座椅通风,23.99万的车型甚至没有配备二排遮阳帘——这个在亲子家庭看来堪比刚需的配置,却需要加价1.2万选装尊享包。
有消费者在展台直言:“买这车就图个全家舒适,结果发现要获得完整体验,落地价直奔30万去了。 ”
在智能化军备竞赛白热化的2025年,深蓝S09的智驾策略显得格外谨慎。 只有顶配车型搭载完整的城市NOA功能,而问界M8在35.98万的版本就已配备激光雷达阵列。
某汽车博主在直播中调侃:“深蓝的工程师可能把激光雷达当成了婚戒——觉得买顶配的人才会需要这个爱情承诺。 ”
当我们在鸿蒙座舱5.0的3K屏幕上滑动菜单时,系统流畅度确实无可挑剔。
但隐藏在中控台底部的Type-C接口,需要乘客像考古学家般俯身摸索;可移动中岛引以为傲的10L冰箱,实测只能放下4罐可乐。
这些细节构成了产品的魔幻现实主义——既有越级的硬件堆料,又充斥着让人扶额的设计妥协。
有业内人士指出,深蓝S09的定价策略像极了精算师的杰作:用入门版锚定价格认知,靠中高配赚取利润。
但当市场涌现出零跑C16这种18万起售的中大型SUV时,消费者开始重新计算“尺寸溢价”的合理性。 毕竟在奶爸们心中,二排座椅的腿托调节可能比多出的5cm轴距更实在。
车展期间最耐人寻味的场景,发生在深蓝与问界的展台交界处。 有位带着双胞胎的父亲,在深蓝S09的零重力座椅上体验了十分钟后,转身走向问界M8的展车。
他摸着M8的二排小桌板对妻子说:“贵8万,但能让孩子在路上写作业。 ”这个细节或许解释了为何深蓝的大定数据始终难以突破——在家庭用车市场,安全感比性价比更具说服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