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Avanci Video专利池的许可人名单更新引发震动:韩国现代(HYUNDAI)、起亚(KIA)以及庆熙大学以专利权人身份加入。其中,现代和起亚的加入尤为特殊——这是全球首次有汽车制造商从“专利费支付方”转型为“收费方”。这一角色转换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汽车行业专利博弈的新动向,更可能重塑产业链的成本分配逻辑。
一、为何汽车厂商能“反客为主”?
传统认知中,车企是通信专利的被动付费者。例如,Avanci的4G/5G专利池向每辆汽车收取最高15美元的许可费,戴姆勒、福特等车企均为此买单。但此次现代和起亚的加入,揭示了另一条路径:车企通过视频编解码技术专利反向收割内容平台。
1. 技术跨界:从车载娱乐到内容分发的专利布局
现代集团旗下子公司(如现代摩比斯)长期深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视频编解码技术专利可能覆盖H.266/VVC等标准,这类技术被Netflix、抖音等流媒体平台广泛用于高清视频传输。通过将专利纳入Avanci Video池,现代可直接向内容平台收取许可费,而非仅局限于汽车制造端。
2. 收费模式猜想:双向平衡的成本逻辑
Avanci Video的收费对象可能分为两类:
内容平台:按用户数或流量计费,例如每千次播放抽取固定费用。
硬件厂商:对智能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收取单台许可费。
若现代通过专利池分成获利,可对冲其在通信专利(如Avanci 5G池)上的支出,实现“以攻为守”的成本平衡。
二、车企加入专利池的深层动机
1. 破解“单边付费”困局
汽车智能化催生了大量跨领域专利需求,车企既要为通信模块付费,又需应对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许可压力。加入专利池成为权利人,可将自身技术转化为收入来源,缓解单向资金流出。
2. 争夺标准话语权
视频编解码技术是未来车载娱乐、AR导航的核心。现代通过专利池扩大技术影响力,或能主导行业标准制定,进而提升产业链议价权。
三、收费争议与透明度难题
尽管现代加入专利池具有战略意义,但潜在问题不容忽视:
1. 专利质量存疑:Avanci池因“不做必要性审查”遭诟病,若现代专利实际覆盖率低,可能引发内容平台的反向诉讼。
2. 费率合理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质疑Avanci收费缺乏计算框架,若视频专利沿用“整车级”高费率模式,或将激化与流媒体平台的矛盾。
3. 车企技术短板:多数车企缺乏视频编解码核心专利,若通过收购而非自主研发加入池子,可能被质疑“专利投机”。
四、行业影响:从“内卷付费”到“生态重构”
1. 车企转型技术供应商:现代案例可能激励更多车企投资高价值专利,甚至拆分知识产权部门独立运营(如诺基亚的“专利授权模式”)。
2. 内容平台成本转嫁:若流媒体平台被征收高额许可费,可能通过提价或缩减服务将压力传导至消费者,形成“车企-平台-用户”三角博弈。
3. 专利池竞争加剧:Avanci与HEVC Advance等池子的博弈将更复杂,车企需在多个池子间权衡利益,可能催生“专利池联盟”。
五、未来展望:透明化与合规性成关键
1. 必要性审查迫在眉睫:Avanci需公开专利清单及权利要求对照表(CC表),否则可能面临反垄断调查(如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已对其约谈警示)。
2. 差异化费率设计: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车载系统vs.流媒体)制定分层费率,避免“一刀切”激化矛盾。
现代和起亚的加入,标志着汽车行业从“专利战场”向“专利生态”的跃迁。然而,这场变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专利池的透明度、费率合理性及车企的技术含金量。若平衡得当,车企或能摆脱“付费者”标签,成为跨界技术红利的收割者;若失衡,则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专利混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