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壳沃尔沃”,12万就能落地,月销破两万!这广告词,真够抓人眼球的。不明就里的,还以为捡了多大便宜,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其中猫腻不少。吉利星越L,披着“沃尔沃血统”的羊皮,骨子里究竟有多少沃尔沃的基因?恐怕只有拆开了才知道。
共享CMA架构就敢自称“换壳”?这就好比用了几块相同的乐高积木,就说自己复刻了整个星球大战的千年隼号。糊弄谁呢?沃尔沃的精髓,在于它对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在于它对北欧简约设计的独特理解,这些,岂是简单的平台共享就能复制的?如同东施效颦,徒惹人发笑罢了。
再说这配置,2.0T发动机、8AT变速箱、多层隔音、三联屏、L2级辅助驾驶……乍一看,琳琅满目,诚意满满。可仔细推敲,这些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早已是寻常之物,何谈“高端”?不过是堆砌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名词,营造一种“物超所值”的假象。这和当年商贩叫卖“祖传秘方”有何区别?
更别提那“月销破两万”的辉煌战绩了。中国汽车市场如此庞大,两万的销量,在浩瀚的市场海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这其中,有多少是冲着“沃尔沃”的名头去的?又有多少人,在短暂的“蜜月期”后,发现自己掉进了精心编织的消费陷阱?
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这“换壳沃尔沃”的营销套路,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版的“人血馒头”?利用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的信任,用低价做诱饵,收割一波韭菜。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些。
汽车行业,本应是科技与匠心的结合,而不是营销与话术的战场。与其挖空心思地玩弄文字游戏,不如潜心研发,打造真正的好产品。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实实在在的品质。
吉利星越L或许并非一无是处,但这种过度营销,这种玩弄概念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希望我们的汽车厂商,都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毕竟,正如《诗经》所言,“巧言令色,鲜矣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