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新闻,给我整不会了。
创维,对,就是那个“我家电视是创维的”那个创维,跑到欧洲开了一个什么世界客车博览会,还一口气发布了四款车,什么纯电大巴、迷你公交、拉货的VAN。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大哥你谁?大哥你走错片场了吧?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你正在看《三体》看得入神,结果罗辑突然掏出个遥控器说“代表中央电视台,我宣布春晚现在开始”,突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
但你冷静下来盘一盘,诶,这事儿就变得特别有意思了。
创维这波操作,本质上不是“出海”,而是“出逃”。是一种经典的“高考移民”式求生法则。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看现在的国内市场,那已经不是红海了,那是血海,是硫酸海,是每一个车企都想把对方摁在地上摩擦,完了还得吐口唾沫说一句“就这?”的修罗场。
这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以前大家还讲究个体面,发布会上“遥遥领先”,背地里“打骨折促销”,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呢?不装了,摊牌了。
小米端着一把加特林冲进来说“我全都要”,把行业的底裤都快扒没了。蔚来搞个乐道,直接把刀插进了理想的心窝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种竞争环境里,你作为一个家电厂跨界过来的选手,怎么玩?
你跟他们卷配置?人家直接用钱把你埋了。你跟他们卷价格?人家亏得比你赚的都多,突出一个“只要我死得比你慢,我就赢了”。你跟他们卷营销?雷军老师的精神状态领先业界至少十年,李斌老师的情绪价值输出能力堪比海底捞,你怎么比?
在国内,你就是那个偏科严重的考生,想在山东或者河北这种地狱模式考场里卷进清华北大,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那怎么办?
最好的竞争不是加入竞争,是直接掀桌子,换个考场。
创维就悟了,开窍了,一把子整活了。
它说,我不跟你们这帮疯子在国内卷了,我去欧洲。
欧洲市场像什么?就像一个竞争压力没那么大的“高考洼地”。那里的选手们,一个个都还保持着传统贵族的体面,讲究“品牌溢价”,讲究“环保理念”,讲-究-慢-工-出-细-活。
他们还在用PPT讨论要不要把续航再提升50公里的时候,中国的车企已经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外加一个能给你唱rap的智能AI塞进去了。
创维带着这几款“朴实无华”的电动大巴和VAN过去,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一个在山东考场天天刷五三、做黄冈密卷,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学生,突然转学到了一个每天下午三点就放学,考试只考勾股定理的地方。
他可能在山东连个一本都考不上,但到了这里,他就是学神,就是降维打击,就是“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存在。
你再看创维发布的那几款车,纯电大巴,迷你公交,纯电VAN。
这说明什么?
说明创维非常清醒,它知道自己玩儿不转“品牌玄学”。
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标,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那个账号,会买这些品牌的人,他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他是在买一个信仰,一个社交图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谁会对一个公交车产生信仰?谁会对着一个拉货的VAN热泪盈眶?
没有。
B端(商业端)市场是汽车领域里最不讲玄学、最讲究实际的地方。我作为一个每天挤地铁的中年人,说实话,我根本不关心我坐的公交车是比亚迪还是创维。我只关心它准不准时,空调够不够冷。
这玩意儿的最终用户不是乘客,是采购部门的领导。他们的KPI里,没有“梦想”,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成本”、“效率”、“故障率”。
所以,你看,创...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来,我家那个创维电视遥控器好像又找不到了,这玩意儿是不是有什么自我隐藏的玄学属性。
所以,你看,创维的产品逻辑就特别清晰。
国内C端(消费端)市场,我卷不过。那我就不碰。我去欧洲,去一个电动化还没那么普及,但又特别讲究“政治正确”(环保)的地方。我不碰C端,因为我知道欧洲人买车比我们还认品牌,一个家电牌子想让他们买单太难了。我就专攻B端,公交公司、物流公司。
你们要绿色解决方案?我给你。你们要性价比?我拿手啊。你们要成熟的电三系统?我背后是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变态的供应链。
我带来的不是什么黑科技,不是什么任意门,我带来的是一整套被国内市场反复捶打、验证过的,成熟到甚至有点无聊的“压缩毛巾”式产品。看着不大,扔到欧洲市场这盆水里,瞬间就能膨胀成一个完整的、能打的解决方案。
这特么才是商业!
讲真,我写到这里都觉得我这个“高考移民”的比喻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当然,你可能会说,欧洲市场水很深,有工会,有贸易壁垒,有各种认证,不是那么好进的。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欧洲市场的水,可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但能进,就是能进。
难,和不可能,是两回事。
在国内市场跟那帮已经杀红了眼的“雷电法王”们贴身肉搏,那是“不可能”赢。而去一个新地图,面对一群还在用“小火球”的法师,虽然过程会很“难”,但至少有赢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的智慧,一种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游击战思维。
所以,创维在欧洲能不能成?
谁知道呢。
商业世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但这个姿势本身,就非常666。它给所有在血海里挣扎的二三线品牌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如果一个副本你实在刷不过去,为什么不试试去新手村当BOSS呢?
能出去恶心一下国外的同行,甭管成不成,都算是为国争光了。就这么简单粗暴。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