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新闻,总能看到德国媒体在那儿唉声叹气,说自家汽车工业怎么就混到今天这步田地了。尤其是那篇《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调子起得那叫一个高,说什么“我们就是把中国想得太好了”,现在芯片一断供,车厂傻眼了,这全是德国人“自作自受”。
嘿,我看完第一反应是,乐了。
真的,不是幸灾乐祸,就是觉得这事儿特别有意思。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曾经天天考一百分的学霸,这回突然考了个不及格,他不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天天打游戏、上课睡大觉,反而指着窗外说:“都怪今天天气不好,影响我发挥了!”
这锅甩得,比专业铁饼运动员扔得都远。
他们嘴里的这口“锅”——安世半导体事件,说白了,就是一场典型的地缘政治小剧场。主角荷兰,导演美国,德国呢,是那个被剧情杀波及,还一脸懵圈的倒霉观众。安世半(Nexperia),虽然总部在荷兰,但爹是中国的闻泰科技。这公司干嘛的?专做汽车芯片,就是那种你平时看不见,但没了它,你那几十万的德系豪车就是一堆会发光的铁疙瘩。
你猜怎么着?荷兰政府咣当一下,就把安世给“临时管理”了,理由是“威胁欧洲经济安全”,中方CEO直接靠边站。这操作,熟悉不?太熟悉了,就是那套“国家安全”的万能膏药,哪儿疼贴哪儿。
这下可好,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
安世在东莞的厂子,占了全球七成的产能,就这么跟欧洲总部断了联系。德国那帮车企,大众、宝马、奔驰,瞬间就感觉脖子被人掐住了。库存里的芯片,顶天了撑四周。四周之后呢?生产线就得停下来,工人们就得回家喝西北风。
这哪是断供,这是断头饭啊。
按理说,德国人这时候应该跳起来骂荷兰“不讲武德”,或者指着背后那个若隐若现的山姆大叔说“你又在搞鬼”。可他们偏不。德国媒体风向一转,火力齐刷刷对准了中国。说什么“我们太天真,错把北京当伙伴”,结果人家“露出了竞争对手的真面目”。
看到这儿,我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出来。
大哥,人家安世是中国公司,被你们欧洲自己人给搅黄了,供应链断了,怎么到头来成了中国的错了?这逻辑就好像,你请我去你家吃饭,结果你家小区保安不让我进门,你回头就骂我:“都怪你,让我今天没饭吃!”
你说这滑稽不滑稽?更滑稽的是,他们还特别善于选择性失忆。想当年美国制裁华为的时候,德国媒体可是摇旗呐喊,说这是合理的“安全考量”。现在轮到中国搞个稀土管制,他们就立马换了副嘴脸,痛斥这是“经济胁迫”。这双标玩儿的,连变色龙都得尊称一声“祖师爷”。
车企的高管们私底下门儿清,跟记者小声嘀咕,说荷兰这决定纯属坑爹。可一到公开场合,话筒怼到嘴边,立马就义正言辞地批评起中国市场的“风险”来。
戏,全都是戏。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人是真的傻,看不清这其中的门道吗?
要我说,他们不是傻,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这病的名字,叫“昔日荣光依赖症”。
安世半导体的这点破事儿,根本不是德国汽车工业问题的根源,它顶多算是一剂催化剂,或者说,是一面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镜子,把德国汽车那张苍老、疲惫、满是皱纹的脸,照得一清二楚。
就算没有荷兰这档子事,德国车企的日子就好过了?别逗了。
你看看那些财报,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保时捷,够牛吧?利润同比暴跌99%。奔驰,三叉星的光辉都快暗淡了,利润率从12.4%砍到4.7%,还得裁员。大众,更是惨,利润腰斩不止,准备关厂、减薪、不加薪,一套组合拳下来,工人们的脸都绿了。整个德国汽车行业,一年丢了五万多个工作岗位。
这哪像是一个芯片短缺造成的急性病?这分明就是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慢性绝症。
病根儿在哪儿?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傲慢。
过去几十年,德国汽车工业太成功了。严谨的工艺、轰鸣的发动机、风驰电掣的驾驶体验,让他们成了全球汽车界的“教父”。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简直就是躺着数钱。大众、BBA,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钱太好赚了,人就容易犯懒,容易觉得世界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估摸着,在那些德国工程师和高管眼里,世界汽车工业的尽头,就是一台拥有V8发动机、能跑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燃油猛兽。至于什么电池、电机、智能座舱,那都是小孩子玩的“电动玩具”,上不了台面。
所以,当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铁了心要搞产业升级的时候,德国人是怎么看的?他们嘴上说着“合作共赢”,心里恐怕在偷笑:“就凭你们?还想造高端车?”他们甚至自己也搞了个“工业4.0”,听着挺唬人,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十几年过去了,大部分工厂还停留在PPT阶段。
这就好比龟兔赛跑。德国这只兔子,遥遥领先,觉得稳赢了,于是找了棵叫“燃油车利润”的大树,舒舒服服地睡起了大觉。而中国这只乌龟,知道自己起步晚,只能吭哧吭哧地往前爬,一天都不敢歇。爬着爬着,赛道变了,从柏油路变成了水路。乌龟会游泳,兔子不会。
等兔子一觉醒来,发现赛道没了,前面全是汪洋大海,而那只乌龟,已经坐在自己造的电动船上,快到终点了。
这时候,兔子急了,也想下水,结果一头扎进去,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准备好救生圈。欧盟内部的充电桩标准乱七八糟,各国的补贴政策说变就变,今天补明天砍,根本形不成合力。企业内部呢,工会力量又极其强大,想裁员转型?对不起,先过工会这关。每一个岗位都牵动着无数选票,谁也不敢动。
这种僵化的体制,就像给一个巨人穿上了一双小鞋,市场风向一变,他想转身都困难。
所以你看,现在德国媒体把矛头对准中国,抱怨什么“市场依赖”、“竞争对手”,其实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防御机制。承认自己落后、承认自己犯了战略性错误,太痛苦了,也太丢人了。那可是“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啊,怎么能说砸就砸了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外部的敌人。
把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包装成外部的地缘政治冲突。这样一来,自己就从一个决策失误的“犯错者”,摇身一变成了地缘斗争中的“受害者”。你看,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坏人”太狡猾了。
这套剧本,能骗得了谁呢?或许能骗骗他们自己吧。
但市场是残酷的,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当中国的电动车,用更智能的座舱、更低的能耗、更亲民的价格摆在你面前时,你手里那个除了“德国血统”之外一无是处的燃油车,还能香多久呢?
所以,这哪是什么关于芯片供应的财经新闻,这分明是一出关于帝国黄昏的悲情戏剧。安世半导体事件,只是这出大戏高潮前的一声锣响,它提醒所有观众:那个曾经由齿轮和活塞构建的旧时代,真的要落幕了。
而那些至今还在抱怨天气不好的学霸们,如果再不从自己的功劳簿上爬起来,正视这个已经彻底改变了的世界,那等待他们的,恐怕就不是不及格那么简单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