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以前咱们老百姓买家用车,尤其是十来万这个价位的,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大众。
朗逸这款车,更是凭着“VW”这个金字招牌,在中国卖了这么多年,简直成了家轿的代名词。
那时候的大众,给人的感觉就是稳稳当当,甚至有点小骄傲,你说你的配置低,他说他皮实耐用;你说他设计老套,他说他经典不过时。
可现在,情况好像完全反过来了。
大众这位曾经的“班长”,似乎也开始紧张了,新推出的朗逸Pro,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求变”的劲儿,好像在对所有消费者说:各位的需求我们听到了,这次我们真的改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就是市场环境变了,竞争对手也变了。
过去,朗逸的主要对手是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这些合资老伙计,大家比的是品牌、油耗和可靠性,玩法相对单一。
可现在,半路杀出了一批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车,它们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人家直接把价格打下来,用电的成本优势跟你谈经济性,用车里的大屏幕和智能系统跟你谈科技感,用丰富的配置跟你谈性价比。
你看近半年的销量数据就能明白,秦PLUS DM-i的销量(半年累计153176台)已经稳稳地站在了第一梯队,和常青树轩逸(半年累计174323台)一起,把朗逸挤在了后面。
面对这样的新局面,如果大众还抱着过去那套老观念,不做出点实质性的改变,那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朗逸Pro的出现,与其说是一次常规的更新换代,不如说是大众在巨大市场压力下,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
这次调整,最有诚意、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它的底盘悬架。
了解车的朋友都知道,朗逸这款车这么多年,一直有个让很多人心里膈应的地方,就是它的后悬架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
咱们用个简单点的比方,这就好比一根扁担挑着两个轮子,一边轮子压到坑,另一边也跟着受影响,车子在过减速带或者走一些烂路的时候,后排的颠簸感会比较明显,感觉比较生硬。
而独立悬架呢,就相当于给每个后轮都装上了独立的弹簧和支撑,两个轮子互不干涉,一个轮子颠簸,另一个轮子基本不受影响,这样车子的舒适性就会好很多。
过去,我们消费者提了无数次意见,但大众一直坚持说自己的扭力梁调校得很好。
可这次在新款朗逸Pro的高配车型上,它终于把这根“扁担”换掉了,换成了结构更复杂、成本也更高的多连杆独立悬架。
这个改变,可以说是实打实地提升了车辆的硬件水平,也是对中国消费者多年呼声的一次正面回应。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升级,更是一种态度的转变,表明大众开始真正倾听和尊重中国市场的声音,愿意在大家最关心的地方下本钱了。
除了底盘这个“硬菜”,朗逸Pro在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也努力追赶。
它给车机系统装上了一颗叫高通骁龙8155的芯片。
这颗芯片在现在的汽车圈里可是个“明星”,很多高端的或者主打智能的新能源车都在用它。
它的作用,就相当于给你的车机换上了一个高性能的手机处理器,能保证你操作屏幕的时候反应快、不卡顿,用语音控制、导航这些功能时也更流畅。
这显然是受到了国产车的启发,因为正是我们的自主品牌,率先把智能座舱这个概念发扬光-大,让大家意识到,车里的那块屏幕不应该只是个摆设。
不过,大众这次的学习似乎还不够彻底。
它把强大的硬件给配上了,但屏幕里面的软件界面,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图标、菜单设计,还是有点跟不上时代,看起来比较朴素,甚至有点老气,没有完全发挥出8155这颗强大芯片应有的酷炫效果。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最新款的旗舰电脑,结果里面装的还是好多年前的操作系统,虽然用起来速度很快,但总觉得不够新潮,差点意思。
这也反映出传统车企在软件开发和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确实还需要向新势力们多学习。
当然,外观内饰这些看得到的地方,朗逸Pro也花了不少心思。
它提供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前脸,一种是传统的横条格栅,看着稳重,适合家庭用户;另一种是星空点阵式的,看着年轻运动,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车身尺寸也加长了一点,让整台车看起来更大气,这很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喜好。
车内的设计也向新势力看齐,用上了悬浮式的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传统的换挡杆也取消了,改成了方向盘后面的怀挡,让中控台显得更简洁,有科技感。
但是,它也学了一些让人不太理解的设计,比如那个隐藏式门把手。
这个设计在电动车上很常见,主要是为了降低一点点风阻,增加续航。
可朗逸Pro作为一台燃油车,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点风阻去牺牲便利性。
尤其是在冬天,这种门把手有被冻住的风险,而且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第一次开门可能都找不到地方下手,反而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
这次朗逸Pro给出的限时优惠价,可以说是把姿态放得非常低了。
尤其是顶配车型,搭载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拥有160马力的动力,再加上前面说到的后独立悬架和8155芯片这些核心升级,价格压到了11.29万元。
这个价格,放在以前的大众身上是很难想象的。
它几乎是把过去品牌带来的溢价全部挤掉,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和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直接和比亚迪秦PLUS这些对手摆开了擂台。
它传递出的信息很明确:别再说我大众配置低、价格高了,现在我把你们想要的都配上了,价格也降下来了,而且我还有“VW”的品牌基础和这么多年的口碑积累,这下你们该怎么选?
可以说,这次的朗逸Pro,是大众放下身段,全面拥抱市场竞争的一个缩影,它能不能抢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愿不愿意为这份“迟来的诚意”买单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