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挺让人意外的事,主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国产品牌奇瑞汽车。
事情的核心是,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在一次公司内部的重要会议上,公开为公司过去存在的过度加班问题,向全体员工鞠躬道歉,并且明确表示,要改革公司的管理方式,让员工们能够有正常的周末休息,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就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毕竟在当前这个“内卷”成风的大环境里,一个大企业的负责人能站出来说这样的话,确实不多见。
这件事的起因是在今年7月19日,奇瑞集团召开了一场年中干部大会。
通常来说,这种大会都是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的工作,气氛一般都比较严肃。
但这次会议上,董事长尹同跃的发言却释放了一个全新的信号。
根据后来从奇瑞内部流传出的消息,尹同跃在会上深刻反思了公司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
他非常坦诚地承认,过去奇瑞的管理方式存在“太粗暴”的地方,具体表现就是会议太多、开会时间太长,而且周末加班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让员工们身心俱疲,也缺少了对那些家在外地的员工的人文关怀。
说到激动的地方,尹同跃当着所有与会干部的面,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把员工的时间不当时间,非常不人性化,我深表歉意。”这一举动,可以说分量很重。
要知道,就在一年前,奇瑞还因为其内部流传出的“大干100天”标语而备受争议,那句“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扛得住给我抗,扛不住给我死扛”的口号,一度被看作是汽车行业残酷内卷的真实写照。
很多网友和行业内的人都对此记忆犹新。
所以,时隔一年,从“死扛”到“道歉”,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自然会让人好奇,奇瑞到底发生了什么?
道歉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表态,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
奇瑞集团很快就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大幅精简会议、提升效率的通知》的正式文件。
这份通知的内容非常具体,可以说是动了真格。
首先,是对会议数量进行“硬性压缩”,要求公司级别的会议数量要精简30%,参会人员也要精简30%。
同时,降低会议的频率,比如以前每个月都要开的专业会议,现在改成一个季度开一次;以前每周都开的会,改成一个月开一次。
并且提倡能当面口头汇报解决的,就不要再兴师动众地开大会。
其次,是对会议时间设立了“高压线”。
通知明确规定,公司最高级别的经营管理会议,时长不能超过2个小时;其他的公司级例会,不能超过1个半小时;而各个部门自己组织的非公司级会议,必须在1小时内结束。
为了确保这个规定能落实,通知里还给出了一个堪称“绝杀”的手段:IT部门和会议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比如到点就远程关闭投影屏幕,来强制终止超时的会议。
这一条,可以说是直接堵死了“拖堂”的后路。
更关键的是,这次改革把矛头首先对准了领导层。
尹同跃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改革要从领导做起,“缩减会议首先抓领导,让领导学会开会”。
他要求公司的管理层要“多下现场、少进会场”,把时间花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同时,他也对领导的会风提出了要求,比如汇报人要自己亲自准备材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活儿都推给下属去“代工”;发言要言简意赅,不允许讲空话套话,更不允许拖延会议时间。
为此,他还提出了“三条铁律”,即周末禁止开会、周六禁止组织公司级的会议、必须保障异地员工回家团聚的时间。
那么,一个一直以来都强调“奋斗者文化”的企业,为什么会突然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正在面临的深刻困境和转型压力。
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一大批像ICT企业这样的“跨界玩家”涌入汽车市场,带来了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模式,也带来了“996”工作制。
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从整车厂到供应商,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都被严重挤压。
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各大车企都在拼命地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一款新车的开发时间,从过去行业普遍的3到5年,被压缩到了惊人的10到12个月。
这意味着,原本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要求在一年之内做完。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加班就成了无法避免的常态,周末无休、通宵达旦成了许多汽车工程师和从业人员的生活写照,甚至还时有发生员工因过度劳累而倒下的不幸事件。
奇瑞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的自主品牌,无疑也身处这场“内卷”的风暴中心。
但显然,奇瑞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单纯依靠压榨员工的体力和时间,搞“人海战术”和“疲劳战术”,是走不远的。
这种粗放式的管理,短期内看似能提升效率、抢占市场,但长期来看,它损害的是员工的健康、家庭幸福,最终会扼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一个让员工感到身心俱疲的企业,是很难留住核心人才的,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了。
因此,奇瑞这次的自我变革,表面上看是在响应国家反对“内卷”的号召,关心员工福祉,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进行的一次管理升级。
它标志着企业开始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低级竞争”,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高级竞争”。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比谁更能熬夜加班,而是比谁的管理更科学、谁的技术更领先、谁能更高效地创造价值。
当然,对于奇瑞的这一系列新政,外界的看法也并非全是赞扬,很多人还是抱着一种审慎观望的态度。
比如,有细心的网友就发现,尹同跃董事长在内部点名批评某些部门没有落实“周末禁会”的那次会议,本身就是在一个周六召开的,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还有不少人猜测,奇瑞最近正在筹备集团整体上市,现在搞这些动作,是不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迎合资本市场而做的“表面文章”,能否真正长期坚持下去,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不过,无论背后的动机如何,也无论最终的执行效果怎样,奇瑞作为一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有车企,能够由最高领导者出面,旗帜鲜明地向不健康的加班文化“开刀”,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开始。
它至少表明,已经有企业开始认真思考员工价值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
我们更希望的是,奇瑞的这一做法能够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引发整个行业的思考和效仿。
让中国的车企们,能够在一条新的赛道上,也就是在如何保障员工正常休息、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赛道上,也好好地“卷”起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