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

2025年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长安汽车正式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二级子公司,跃升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成为与一汽、东风平起平坐的第三大汽车央企。
这一身份的转变,不仅让长安汽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技术创新以及全球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智能网联技术重新定义汽车属性、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向上突破之际,中国自主品牌领军企业长安汽车收归央企,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这场体制之变,将会对长安汽车的未来走向带来哪些影响,又会对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产生哪些影响?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探讨。
新能源突飞猛进,海外开拓成效显著
在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市场内卷加剧的背景下,长安汽车依旧能够保持着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据最新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以135.5万辆的销量成绩,创下了近8年同期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并未与其他品牌一样选择“以价换量”,而是在保持销量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单车均价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新能源单车均价提升了近4800元,涨价的同时还实现了销量的扩大,推动品牌价值的提升,这一实力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更显难能可贵。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得益于2017年启动的"香格里拉计划"的前瞻布局,如今的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也是混得了风生水起:深蓝品牌凭借超级增程技术,实现了“电动平权”,全球交付突破50万辆,成为当之无愧的央企新能源销量的“扛把子”。
长安启源深耕大众市场,打造智能家庭出行解决方案,启源Q07连续两月蝉联20万内新能源SUV销量冠军,累计交付超3万辆,启源A07焕新上市后单月销量一度突破8000辆;阿维塔的新豪华标签深入人心,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辆,7月同比增长178%。
三大品牌覆盖不同人群,完善的产品矩阵以及体系化的爆款制造能力,让长安汽车新能源实现了“多点开花”的价值魅力。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放眼海外市场,长安汽车的销量成绩同样亮眼。2025年1-7月长安汽车海外销量34.9万辆,同比增长7.1%。通过“152”全球战略布局的构建,即“1个”成熟稳定市场(中国)、“5个”战略攻坚培育市场(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2个”战略跟踪市场(北美、日韩),长安汽车一直推动着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加快落地。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目前,泰国罗勇新能源整车基地已经投产,年产能10万辆,并规划在巴西、印尼等建设20座海外工厂,同步扩张的还有欧洲和中东市场,全球渠道网点超过1.4万个。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未来,长安汽车有望借助央企资源优势,加速渠道下沉和海外市场拓展,在特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将可能成为长安汽车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公司规模稳健增长,新能源效益突飞猛进,海外布局成果显著,升格为央企后的长安汽车依旧会兴兴向荣,迎来加速奔跑的全新阶段。
领导班子引领,战略目标明确
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战略的连续性,对于正处于品牌升级关键期的长安至关重要。升格为央企的长安汽车,是否会迎来管理团队的“央企化”重塑,自然也成为了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在过往与福特、马自达等外资品牌的合作中,长安管理团队既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标准,又保持了自主品牌发展的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目前以朱华荣为首的长安汽车现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均拥有数十年汽车行业经验,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
按照央企管理模式,长安汽车将会建立更加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国资委也将通过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如此深刻的治理结构变更,会让公司治理更加规范,决策流程也更加科学,但决策效率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市场的响应速度自然也可能放缓。
如何在既能保持央企的规范治理,又能维持民营企业般的市场敏捷性,或许是长安管理团队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央企长安汽车成立大会上,朱华荣明确了战略目标“到2030年,中国长安汽车整车产销规模目标为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努力成为全球汽车品牌前10。”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领导班子还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战略举措,未来长安汽车将继续围绕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等战略计划推进落地,同时加快五“新”长安行动的实施。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公布: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朱华荣)
朱华荣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赵非)
赵非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谭本宏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贾立山、邓威、邓跃明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提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王锟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提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人选;蒲星川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提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
内部的指责分工,高管在密集调岗。
8月1日,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宣布重要人事任命:推荐董晨睿先生出任长安凯程总裁,全面负责长安凯程业务及团队管理。原长安凯程总裁兰祥文升任董事会副董事长,协助主持董事会管理工作。
2025年8月22日在长安汽车金融城会议室以现场结合视频方式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四十四次会议。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本议案已经公司董事会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叶沛先生为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聘任米梦冬先生为公司副总裁,任期与公司第九届董事会任期一致,叶沛先生不再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
9月1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长安汽车高层又调整:原分管阿维塔的长安汽车副总裁王孝飞,接替杨大勇出任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及产品副总裁,成为长安福特中方一把手。长安汽车副总裁王辉分管阿维塔。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安排是上周五宣布的,后续杨大勇主要负责长安启源和引力,“公司领导的分工定期要调整。
至此,长安汽车旗下具体品牌的分管明确了,阿维塔分管副领导由王孝飞(执行副总裁)改为王辉(副总裁);深蓝汽车继续由CEO邓承浩分管(副总裁);长安引力品牌和启源品牌分管副总裁由叶沛(常务执行副总裁)改为杨大勇(执行副总裁);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由杨大勇改为王孝飞;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分管领导保持不变,继续为张德勇(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彭陶(执行副总裁)分管长安凯程。
战略全面升级,未来布局深远
长安汽车升级为央企,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成为央企,意味着长安汽车的战略定位将不再只是利润先行的汽车公司,而是成为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汽车强国”战略的核心支柱。
观察:长安汽车收归央企,是时候重新认识它了!-有驾
在技术战略层面,承担起了“国家队”技术使命的长安汽车,将更加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势必会投放更多资源用于国家级技术研发:如新能源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
涉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战略性领域的智能网联技术,车用操作系统、智能驾驶算法、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加快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解决“卡脖子”芯片技术等,提升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壁垒和产业链话语权。
在产业整合层面,央企长安将从单打独斗模式切换为协同作战模式,携手一汽、东风等其他央企开展战略性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在技术研发、供应链采购、海外拓展等领域的协同效应,构建中国汽车"国家队"。
在出海战略层面,以央企身份出使的长安汽车,在海外拓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将会获得更多来自国家的政策、信贷和外交支持,推动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打造“中国汽车”国家名片。
这场体制变革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在政策层面上,作为国资委直管的央企,长安汽车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优势;在资源整合上,央企的身份也将大幅度提升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调配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央企的品牌背书有利于长安汽车品牌形象及市场认可度的提升。
身份的升级,既为长安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也对其市场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长安汽车将市场化基因与央企优势的有机融合,打造出既能彰显国家技术实力,又能让符合全球消费者需求和喜爱的产品,答案交给市场和时间。
小编有话说:
销量是检验成败的最佳标准,领导团队则是驾驭变革的核心舵手,而战略则是引领方向的灯塔。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打造一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国家队”,而作为新晋央企的长安汽车,自然也肩负起了这份重要的历史使命。
长安汽车能否抓住历史的机遇,成功转型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集团,非常值得期待。
期待中国汽车的腾飞,在世界舞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