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售价 52.99 万元的 SU7 Ultra 上半年销量突破万台时,小米汽车已悄然改写市场规则。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小米汽车平均售价达 25.3 万元,含税均价攀升至 28.7 万元,这一数据不仅超越多数国产新能源品牌,更直逼宝马、奔驰、奥迪在华 30 万元左右的平均成交价线。
在 1160 亿集团总营收中,汽车业务 206 亿元的贡献尤为亮眼。230.3% 的同比增速背后,是 SU7 系列车型持续热销的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汽车与 AI 创新业务毛利率跃升至 26.4%,超越保时捷(25.6%)、宝马(24.8%)等传统豪强。卢伟冰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从产品定位到价格体系,小米汽车已实质进入高端车竞争圈层。"
这匹跨界黑马的突围路径值得深究。智能化战略成为关键突破口,SU7 Ultra 搭载的 AI 全栈自研系统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其智能座舱与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无缝联动,构建起竞品难以复制的用户体验壁垒。定价策略的精准度同样令人侧目:主力车型覆盖 19.9 万 - 52.99 万元区间,既维持性价比优势,又通过顶配车型拉升品牌势能。
随着欧洲市场开拓计划提上日程,小米正在打破 "手机企业造车难上高端" 的行业魔咒。这场跨界突围的背后,实则是智能制造能力、生态协同效应与用户运营体系的综合较量。当传统豪车品牌仍困守内燃机时代的定价逻辑时,小米已用智能科技重构高端车价值坐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