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7月第4周新增订单8500台左右,尊界S800单款即破700,百万级国产豪车的横空出世,让BBA经销商的眉头终究皱成了一团。百万价位曾经高不可攀,如今国产品牌玩出新花样,钱包先替德系三强疼一下——他们也许还没反应过来,“被围猎”的一天已然到来。
先讲数字。目前流出的上周战报直接了当:全系新增订单约8500台,其中“百万俱乐部”的尊界S800就贡献了700多台,这在国产高端轿车史上绝对算得上现象级成绩。仔细看分布,70.8万的“乞丐版”只占两成,剩下九成全是奔着90万高配刷卡的客户,这群人年龄基本在40+,家庭资产厚实,家里至少两台车,买车全程如行云流水——试驾、刷卡、闭眼配选装,丝毫不犹豫。如果把宝马、奔驰、奥迪的销售端口比喻为高速上的大货车,尊界这道加速带,无异于一脚地板油闯了进来。
M8和M9依然是大头,两者吃掉了85%的订单。M8从上市到现在不到三个月,终端优惠零蛋,砍价不谈,提车还得排到10月以后。至于旗舰M9,顶配还要加3万插队,天天有人在销售朋友圈问“还能再等吗?”于是,就见朋友圈里宝马销售开始苦口婆心:“再犹豫,真的没得挑了。”德系销售骨子里还是带点傲慢的,如今语气却多了几分低声下气。
市场竞逐的逻辑其实很直白。鸿蒙智行搂紧30-50万区间,靠问界持续发力,已经快成闭环。这种打法的精髓,不在所谓“弯道超车”,而是明刀明枪打组合拳:用硬核产品力撬开市场疑虑,用高配置、高性价比筑定价护城河。等口碑攒够,品牌溢价自然能慢慢养大,BBA昔日自带光环的优势也逐渐瓦解。如今,尊界将这套路数直接复制进百万区间,难度高、风险大,但无可否认,已经见到了效果。
反观传统百万级市场,BBA的日子显然没那么好过。S级优惠10万重回视野,7系更是直接直降12万,有经验的老铁都知道,经销商一旦大幅让利,要么库存要爆、要么渠道要扩,两种结果都好不到哪去。甚至有宝马销售隔空喊话:“再观望就真没车了。”份外焦躁,殊不知,消费者多数时候等的就是这一波跳水。
受伤最深的,可能还不是BBA,而是那些曾经以为能稳坐豪华第二梯队的品牌。雷克萨斯LS连月销量都破不过百,捷豹XJ干脆停售,声量低到快被人遗忘。与其浪费感情,不如接受现实:国产百万车已经成势,留给传统豪华的“最后体面”,时间真的不多了。
有人还拿“品牌力说事”,可市场从不以意念投票,只认钱。钱流向哪儿,信任和认同就跟着往哪儿。国产豪车能撬开百万级市场,不是靠运气,而是连续数年产品力和价值观的双重加持。以前大家说买百万车图个牌子,现在你说买尊界“低调有实力”,也没人会嘲笑。有人动情回顾奔驰S的辉煌年代,仿佛那才是百万豪车的正统,如今却发现,豪车的定义早就变了天。今天在赛道里狂奔的,不一定是设计最优、配置最高的,但一定是跑得快的那个。尊界只用了几个月,就把小众赛道变成主流战场,这其中的反讽意味,细细品味,仿佛遥远的豪华品牌光环,逐渐被国产力量刺破。
思考到这里,不妨反问一句:接下来,还会有谁敢在百万市场继续端着架子?又是谁,能在翻天覆地的格局变化中,抢下下一波先机?国产豪车的故事,很可能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守成的大象还是起舞的蚂蚁,都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那点“体面”,还能撑多久。正如恒河水滚滚东流,从不管谁抓得更紧,谁松得更早,唯一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持续向前。至于“尊严”二字,等真正站在市场新高点时再谈,也不迟。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