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车到造车,中国车企在巴西的“深扎根”逻辑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不断加速,中国车企出海步伐日益坚定。在“走出去”的版图上,拉美尤其是巴西,正逐步成为中国品牌不可忽视的战略支点。

根据巴西全国汽车工业协会(ANFAVEA)发布的数据,2024年巴西新车市场全年累计销量263.49万辆,同比增长14.1%。其中,乘用车销量达194.87万辆,同比增长13.2%

从卖车到造车,中国车企在巴西的“深扎根”逻辑-有驾

作为南美最大的汽车市场,巴西不仅展现出稳健的消费活力,也为全球车企提供了广阔舞台。从品牌结构看,市场前三依然由传统劲旅牢牢占据:菲亚特以52.1万辆夺冠,大众紧随其后为40万辆,通用则以31.5万辆排在第三。所以,对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巴西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汽车进军巴西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14年,奇瑞就在圣保罗州建立整车工厂,是最早实现本地制造的中国车企。经过多年耕耘,奇瑞通过与巴西本地汽车集团CAOA的合作,逐渐站稳脚跟。如今的“CAOA奇瑞已具备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定的用户基础,是中资车企早期布局巴西的一个样板。

而比亚迪的后来者角色,则以更彻底的新能源转型姿态进入巴西市场。从最初的电动大巴业务,到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登陆巴西市场,比亚迪迅速抓住了当地政策松动与消费转型的窗口期。

20247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工厂迎来首车下线,仅用15个月完成从动工到投产,速度之快、节奏之稳,令人瞩目。相比过去出口-销售的轻模式,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车企正在巴西市场实现从产品输出生态共建的跃迁。

从卖车到造车,中国车企在巴西的“深扎根”逻辑-有驾

数据显示,比亚迪已在巴西售出超过13万辆新能源乘用车。2024年第一季度销量突破2万台,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5月,其品牌零售销量排名巴西市场第四,市占率达9.7%。这些数字背后,是比亚迪在产品适配、渠道布局和品牌建设上的持续投入。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没有止步于卖得多,而是以大规模本地化制造来破解拉美市场长期存在的关税壁垒与政策不确定性。位于卡马萨里的三座工厂总投资高达55亿雷亚尔(约71亿元人民币),计划年产新能源整车15万辆,并配套建设本地供应链体系,预计将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这不仅增强了本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也提升了企业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让比亚迪向三大绿色梦想更进一步

从卖车到造车,中国车企在巴西的“深扎根”逻辑-有驾

在产业逻辑上,巴西具备天然的电动化转型动因。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巴西在油价波动、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压力面前,亟需新能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巴西在绿色能源方面基础较好,清洁电力占比较高,为电动车发展创造了良好土壤。

但挑战也不容忽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民众对纯电动技术的接受程度仍需引导;政策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税收政策波动亦给外资车企带来长期不确定性。如何在本地政府、消费者和产业链之间形成平衡,是中国车企必须长期解答的问题。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谁能更早建立海外制造能力、更强链接本地供应链、构建长期用户认知,谁就将在下一个周期拥有更主动的话语权。

中国车企在巴西的探索,正是这场全球竞合赛中的前沿战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