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长城汽车以一份净利润同比暴跌45.6%的财报,揭开了转型阵痛的序幕。这家曾以“燃油SUV王者”姿态傲视群雄的车企,正经历着销量与利润的双重下滑:一季度总销量下降6.73%,主力品牌哈弗、坦克分别下滑8.42%和14.63%,新能源品牌欧拉更是遭遇“腰斩式”下跌。面对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行业大势,固守“泛内燃机”战略的长城汽车,似乎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曾连续多年霸榜SUV销冠的哈弗H6,如今月销量不足巅峰期的四成,折射出长城燃油车体系的深层危机。这款“国民神车”的陨落,不仅是产品迭代迟缓的代价——竞品早已通过增程式、纯电技术抢占市场,更暴露出长城用户思维的滞后。正如魏建军痛批团队“不知用户关注什么”,哈弗H6混动版因定价过高遇冷,而竞品比亚迪宋PLUS DM-i却以“油电同价”策略横扫市场。当“方盒子”越野车坦克300的月销量从过万跌至3000余辆时,设计团队仍坚称“多一刀都是多余”,却未直面消费者对智能化、电动化的期待。
早在2016年便布局电动化的长城汽车,如今新能源销量占比仅24.36%,远低于行业均值。技术路线的摇摆成为致命伤:早期押注插混却错失增程式风口,欧拉品牌因停产黑猫、白猫失去纯电市场先机,Hi4混动系统虽技术领先却难敌比亚迪DM-i的规模化成本优势。更令人唏嘘的是,当比亚迪以“油比电低”的价格战横扫市场时,长城一边喊着“不打放血式价格战”,一边推出哈弗H6国潮版“限时一口价”直降2.7万元的促销政策,陷入既要利润又要份额的两难。
魏建军反复强调的“长期主义”,在财报中体现为直营体系建设的巨额投入——一季度销售费用暴增61%至23亿元,但换来的却是现金流净流出90亿元的窘境。这种重资产扩张模式,与比亚迪“垂直整合+规模效应”的降本路径形成鲜明对比。不过,长城的底牌仍在:总资产超2000亿元,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混动、氢能等技术储备深厚。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成为破局关键。
面对“诺基亚时刻”的质疑,长城汽车的选择或将重塑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是继续在燃油车市场“深挖护城河”,还是全力拥抱电动化?当魏建军骑着摩托车疾驰在保定街头时,这位车界老将或许正在思考:真正的“长期主义”,究竟是坚守内燃机的情怀,还是在新能源浪潮中重写生存法则?答案,或许就藏在哈弗枭龙MAX直降3万的定价策略里,藏在欧拉闪电猫旅行版姗姗来迟的改款中,更藏在那个尚未妥协的坦克品牌是否向市场低头的未来抉择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