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那天,昆明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还带着泥土的清新味。我坐在一辆上汽大众途昂Pro的驾驶座上,手指刚碰上门把手,这车就像能“读心”似的——隐藏式门把手“唰”地弹出来,冰凉的水珠顺着金属表面滑落。同行的摄影师老张举着相机直乐:“这车连解冻都帮你搞定,以后去东北拍雪景不用带热水壶了!”
这还真不是玩笑。眼前这辆大块头SUV,车门能在零下35℃的冰天雪地里轻松弹开,后备厢能塞进两辆折叠自行车,第三排座椅放倒后直接变成一张2.2米长的“露营大床”。但最让我惊讶的是,当我在山路上油门踩到底时,这台2吨多的巨无霸居然能像跑车一样“弹射起步”,方向盘后的液晶仪表上,数字飞快跳到“7.6秒”——这可比很多号称运动的轿车还快。
一、当“硬汉”学会读心术
刚见到途昂Pro时,我差点以为大众的设计师集体去漫威剧组进修了。5米1的车长配上21寸大轮毂,前脸那条贯穿式灯带亮起来的时候,活脱脱像钢铁侠胸口的能量核心。但真坐进车里,才发现这“硬汉”藏着一颗暖男心:副驾的姑娘刚说句“昆明太阳好晒”,全景天窗的遮阳帘就自动合上,紫外线隔绝率高达99.2%,比防晒霜还靠谱。
最绝的是车机系统。我用云南方言说了句“我想吃菌子火锅”,中控屏上瞬间跳出三家评分4.9的餐厅。后排的媒体老师用广东话插了句“要冰可乐”,语音助手居然没搞混指令,空调温度立马调到22℃。后来才知道,这车装着两套AI大脑,普通话和方言混着说也能秒懂,比某些只会“请再说一遍”的语音助手聪明多了。
二、这台发动机,让电动车都紧张
从滇池边拐上高速公路时,我特意看了眼后视镜——后座三位媒体老师正瘫在“云柔环抱座椅”里按摩,完全没意识到我要搞事情。切换到运动模式,油门刚踩下一半,推背感就像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把。变速箱连降三挡的动静比猫抓沙发还安静,转眼时速表就冲到了120km/h。最离谱的是油耗,表显8.2L/100km,后座有人惊呼:“这比我家1.5T轿车还省!”
这台第五代EA888发动机确实有点“黑科技”。在海拔2000米的昆明,很多车都会“高原反应”动力变肉,但这家伙的涡轮增压器像装了GPS,实时调整叶片角度,上坡超车比电动车还干脆。后来在4S店车间,工程师指着一根亮闪闪的排气管说:“这技术保时捷同款,德国人硬是塞进了20万价位的车。”
三、七座车的空间魔术
为了测试传说中的“移动会客厅”,我们玩了个狠的——七个人加五台单反相机,后备厢还塞了无人机和折叠桌椅。身高1米85的老张被迫坐第三排,原本满脸写着“我委屈”,结果十分钟后居然睡着了。醒来后他揉着眼睛说:“这椅背角度能调,腿居然能伸直,比经济舱舒服多了!”
更绝的是二排的“小心机”。座椅特意加长3cm,坐垫刚好托住膝盖窝。我试了下“葛优瘫”姿势,膝盖离前座还有两拳距离。销售小哥现场演示“变形术”:二排座椅往前一推,三排秒变“观景躺椅”;所有座椅放倒后,后备厢能塞下30箱矿泉水——这要是开去露营,绝对能当临时仓库用。
四、底盘会“变脸”的魔法师
从高速转到宜良68道拐的山路时,我手心有点冒汗——开这么大的车走发卡弯,怕是要被后座乘客骂死。但按下中控台的“个性化模式”,方向盘瞬间变重,悬挂硬得像换了套运动弹簧。入弯时车身稳稳贴住地面,出弯时四驱系统把动力精准分配到外侧车轮,居然开出了轿跑车的灵巧感。
更魔幻的是碎石路的表现。切换舒适模式后,悬挂像踩在云朵上,连矿泉水瓶里的水面都波澜不惊。销售说这底盘有15档软硬调节,比美颜相机的滤镜选项还多。回程时遇到修路,我故意没绕坑,后排睡觉的姑娘居然没醒——这滤震效果,说是“魔毯”都不夸张。
尾声:加油站的意外邂逅
试驾结束前,我在加油站遇到位开老款途昂的大哥。他围着新车转了三圈,最后盯着车尾的“450TSI”标牌直咂嘴:“我当年花四十多万买的,你这车26万起?现在买燃油车是不是像捡漏?”加油枪跳停的瞬间,仪表显示续航还有780公里。我想了想回答:“可能就像智能手机时代,总有人怀念实体键盘——但要是键盘机有了全面屏和5G,谁会拒绝呢?”
回程路上,落日把昆明的云层染成金色。途昂Pro的哈曼卡顿音响放着《去大理》,14个喇叭把鼓点震得座椅微微发麻。后视镜里,第三排的两个95后小编正拿Type-C接口给相机充电,副驾姑娘的腿托升到了最舒服的角度。这一刻突然觉得,所谓“燃油车最后的倔强”,或许就是既保留机械的浪漫,又比新势力更懂人间烟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