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申,一个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名字,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巨头,市值270亿,年销量超过150万辆。然而,它近却因为一张海报引发了争议,被指“蹭热度”华为鸿蒙系统,引发网友热议。
从修车铺到摩托车巨头
宗申的创始人左宗申,80年代在重庆靠修摩托车起家,逐渐积累资金和技术,与尹明善合作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开始组装摩托车发动机。后来,由于理念不合,左宗申自立门户,创立了宗申摩托。
农村包围城市,低价策略取胜
宗申摩托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主打农村市场,推出价格低廉的摩托车,深受农民朋友喜爱。90年代,一台合资摩托车要两万,而宗申的125cc摩托车只要4000块,性价比极高。
禁摩令下转型,农机业务崛起
2006年,全国大规模禁摩,宗申摩托的高端路线受阻。然而,他们及时转型,大力发展农机业务,推出三轮车、农用机械等产品,并享受国家政策补贴,成功度过危机。
多元化发展,农机业务成为主力
近年来,宗申摩托积极拓展业务,与海外企业合作,涉足大中型农机领域。目前,通用机械业务已成为宗申营收的主力,占比超过50%。
下沉市场深耕,低调赚钱
宗申摩托的产品主要面向下沉市场,价格便宜,质量一般,但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这次“蹭热度”事件,也暴露了宗申在品牌和传播方面的短板,但他们似乎并不在意,依然专注于下沉市场,低调赚钱。
总结
宗申摩托,一个低调的摩托车巨头,靠着低价策略和下沉市场深耕,成功逆袭,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佼佼者。虽然这次“蹭热度”事件引发了争议,但宗申依然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市场,低调赚钱,低调发展。
#每日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