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雨夜的高速上,破窗声刺破寂静。10月3日晚11点,G4012 高速杭州段,一辆开着双闪的新能源汽车停在行车道中央,车门反锁,驾驶位男子双目紧闭、一动不动。当交警破窗而入,浓烈的酒气瞬间涌出 ——33 岁的姜某竟在酒后开启 “智能驾驶”,带着 205mg/100ml 的酒精浓度(远超醉驾标准 2.5 倍)跑了 20 公里,最终在方向盘上睡了过去。10月7日央视网报道的这起案件,给所有新能源车主敲响了警钟。
事情要从一场酒局说起。当晚,姜某在家和友人处连赶两场酒局,灌下近 3 斤白酒后,执意要开车去建德市的岳母家。“刚买的车有智驾,开着它就算被查,也能说不是我开的。” 酒精上头的他抱着侥幸心理,启动车辆并打开智能驾驶功能,便放心地松开了方向盘。可驶出淳安县不久,酒劲与困意袭来,他眼皮越来越沉,最终彻底失去意识,双手完全脱离方向盘。
“幸好车辆触发了安全机制!” 办案交警吴佩锋回忆,车辆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未操作,先是发出急促警报,随后自动减速开启双闪,最终停在行车道上。监控显示,这辆失控的汽车在高速上 “漫游” 时,多次与过往车辆擦肩而过,险象环生。当民警赶到时,姜某睡得正沉,任凭怎么呼喊都毫无反应,车窗上布满雾气,车内酒气熏得人睁不开眼。
“我以为智驾能代我开车,不算酒驾。” 被叫醒的姜某还在狡辩,直到看到酒精检测结果才哑口无言。经鉴定,他血液酒精含量高达 205mg/100ml,远超 80mg/100ml 的醉驾标准,已构成危险驾驶罪。10月8日,淳安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姜某被判处拘役 1 个月,并处罚金 2000 元。这个结果让网友直呼 “大快人心”,有人留言:“把生命当儿戏,必须重罚!”
姜某的悲剧并非个例。就在 10月2日,许广高速湖北段一辆新能源汽车开启 “高速 NOA” 功能后,驾驶员放松警惕,车辆在雨天失控撞上半挂车,幸无人员伤亡,但驾驶员负全责。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早在 7 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警示:“所有‘智驾’都只是辅助驾驶,驾驶人必须全程掌控车辆,脱手脱眼将面临民事、行政、刑事三重追责。”
“最危险的是对智驾的误解!” 吴佩锋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不少车主被宣传误导,以为 “智驾 = 自动驾驶”,实则目前所有系统都无法应对突发路况。他举例,雨天路面湿滑时,智驾的感知能力会下降,极易出现判断失误;而酒后人体反应速度下降,即便系统报警,驾驶员也可能无法及时接管。更关键的是,法律早已明确:无论是否开启辅助功能,只要饮酒后启动车辆,就构成酒驾或醉驾。
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新能源车主的普遍认知误区。数据显示,近三年因滥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增长 47%,其中超六成是驾驶员 “脱手脱眼” 造成的。交警谢家伟提醒:“开启智驾时,双手必须握方向盘,视线不能离开路面,遇到雨雾、车流密集等复杂路况,一定要关闭辅助功能手动驾驶。”
如今,姜某在看守所里懊悔不已,不仅要服刑还留下案底,影响未来工作生活。他的经历给所有驾驶员上了生动一课:智能辅助驾驶是 “助手” 而非 “代驾”,科技永远替代不了人的责任。正如网友所说:“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安全才真正在自己手里。”
双节返程高峰刚过,各地已查处酒驾醉驾案件超万起。交警部门表示,将持续严查酒后驾驶行为,尤其针对新能源车主的智驾滥用问题加强宣传。毕竟,交通安全从无 “捷径”,任何心存侥幸的违法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此次事件,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