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红旗HS6 PHEV,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那个插电混动的动力数据,502马力,369kW,听着挺猛。可我跟同事小李聊了两圈,他倒是更看重司南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这玩意儿能不被表面数字忽悠,是挺有意思的。小李说:你别光盯着马力转速,开起来未必真实感受能pull得住别的合资1.5T混动。他这话我认可,毕竟光看参数打嘴仗,那忽悠的空间太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自己之前对国内插混SUV的理解有点偏颇,总觉得1.5T插混动力轻车大马会吃力,尤其是超过两吨级SUV,全依靠电机+发动机的组合,续航、加速表现往往是实操痛点。但红旗这一套1.5T发动机加双机电四驱的配置,倒让这车显得有那么点诚意。那502马力可不是简单合计,而是发动机和电机协同释放,实测起步时扭矩响应属于市面上同级中算快的那一档。但车重大约1.95吨,日常驾驶感受肯定还得靠辅助技术和能量管理调控,毕竟重力量一耽搁,油耗上升幅度也能吓人。
这司南驾驶辅助系统才是红旗真正在造车思路上的王牌。它用了纯视觉方案,三颗惯导立体摄像头加上23颗感知硬件,能做到300米以上的超远距离感知,这一点我和厂里研发朋友交流过,这种组合在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方面算是头部方案。和特斯拉L2/L3那套雷达+视觉不同,司南完全靠视觉软硬件组合覆盖环境信息,技术路数很新,算是自主研发的底气。城里行驶,遇到各种加塞、无保护左转情况,它的决策逻辑能快速反应和预测,大多数路口通过成功率据说是99%以上(厂方数据,样本有限)。大家想想,这效率和反应速度在堵城的表现,有没有感觉够用?
前两天在4S店,我看维修师傅跟销售闲聊,说司南系统软件升级后,反馈整改的bug比同步国际水平的厂商慢一点,但稳定性反倒提升不少。师傅肉声感叹:这系统一稳定,我修车也轻松,车主心态也不炸。这种细节我觉得特别重要,系统强不强,能不能稳定和耐用,才是用户用车体验里最真实的部分。别光问我感知距离长不长,哥们,感知后做啥才是王道。
回来再说动力,得承认,这1.5T发动机在热管理和供油系统上有明显进步,插混系统的电池续航官方标称纯电25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1600公里,这数据乍看挺美好——但要问我日常是怎么用的,得分几种情况。城区短途代步,纯电模式确实很香,油门响应直接。高速一旦双人上车加满载,电池耗损快得有点吓人,想依靠纯电跑个150公里连续高速,这可能就不现实了。之前我试驾过邻居说的捷途X70PHEV,几十公里高速下电耗高得慌,HS6 PHEV这套系统倒是经过调校优化,但咱得看真实车主长期经验才靠谱。
跑题一小会,我最近关注一款同价位的东风风神AX7 PHEV,动力上同样是1.5T插混,但感知硬件就简单太多,靠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混搭。实操感受告诉我,风神助手反应要慢半拍,面对复杂车辆行为容易卡壳。红旗这套视觉端到端大模型,听着高大上,实际做的还是挺扎实的。你说这是不是未来国产智驾的一个标杆?或者说,走纯视觉是不是一条更适合中国路况的路?这我还真没细想清楚。
价格相近的合资SUV插混车型,比如丰田RAV4 PHEV,动力匹配上显得更稳健,车身更轻,调校也更亲民,百公里加速和油耗表现差不多,关键是成熟度高,保值率据说稳稳在同级上游。红旗HS6 PHEV这块蛋糕想分多大口,除了技术吸引,还得看用户对国产品牌的信心。我自己心里估算了一下,若是能保持在7元上下,这套动力系统的百公里油耗预估在1.3L-1.8L之间(根据车重和电池用量粗算),对精打细算的用户来说还能接受吧。
说回那次我和销售小张的对话,他给我讲了个细节:红旗在开发司南系统时,换了3家芯片供应商,最后敲定英伟达Orin-X,是因为算力需求太猛了,普通芯片过不了高阶驾驶辅助那套端到端模型。换芯片这个过程,供应链打仗场面很激烈,小张都说感觉跟选媳妇一样纠结。细节感受是,国产车企在智能驾驶这块心思更重了,也不再简单靠堆硬件堆传感器,而是注重算法和算力协同。
能不能说这套组合绝对是完美呢?有点大了。我倒是不排除未来大家会发现其他短板,比如视觉方案在大雾、强逆光情况下的识别稳定性如何,边缘场景的fail-safe机制够不够可靠 (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软硬件融合复杂,一步错步步错。
最后扯个没啥太大关系的话题,你觉得,国产SUV插混领域里,真的卡在技术还是品牌谁更重要?至少我见过不少用户,买车更图心理安慰,哪怕性能和续航相当,也偏向选择自己觉得国货更靠得住的牌子。不知道你怎么看这点?
说不定,等这套司南系统真用得顺溜了,红旗HS6 PHEV不仅是技术升级,更像是对国产智驾信心的一次押注。到时候有人会说:这么复杂的系统,真的用得到吗?或者纯视觉真能比雷达激光混合强吗?聊到这儿,倒觉得插混市场的下一个风口,可能不只在动力,而是在智能辅助这些细节体验。你是不是也打算等这车的二手行情稳定后,再掂量掂量?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