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圈裁员潮,奔驰开高额分手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

最近汽车圈发生了大事,全球汽车行业动起了裁员大潮,奔驰开出了高达400万人民币的分手费,这消息像炸雷一样炸响了汽车人的朋友圈,真是让人直呼“太狠了”。有不少人说,这都是中国搞的,搞电动化太快,把欧洲那帮车企老大哥都逼得快哭了。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咱们今天聊聊这背后到底啥情况。

说起来,这事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历史上每次产业大转型的时候,都会带来一大批人的阵痛。想当年录像机淘汰胶卷,智能手机干掉功能机,谁不是一片裁员和失败企业?只不过汽车行业这次受的冲击太猛了,影响太大,尤其是像德国、法国这些靠汽车吃饭的大国,这次是连骨头都在颤。

你看这次奔驰开出的400万分手费,说白了就是让员工主动走人,狠狠给一笔钱,让人赶紧撤。这哪是补偿,明明就是买断、清仓大拍卖。奔驰也不是傻子,你不走,公司转型慢了,最后死得还不是更快?和奔驰一样,奥迪、福特、沃尔沃这些传统大厂,也都开始裁员,工厂关门,岗位削减,整个欧洲汽车圈都在发抖。几万个、十几万个岗位,背后都是一个个原本稳定的家庭,现在一下都要重新谋出路,谁受得了这个刺激?

为啥一下子这么惨?一句话,电动化和智能化革命来了,让整个燃油车的“老路”走不通了。

其实汽车发明的那套玩法已经玩了一百多年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那叫一个精细,各种工艺,各种岗位都在围着这三大件打转。工程师们天天研究怎么让发动机动力更强,变速箱怎么更省油,底盘怎么更稳。说难听点,一辈子就跟这几颗螺丝较劲儿。可是到了电动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全都变少了,一个电池包加个电机就能跑,多少过去需要几十年经验的大师,现在一下子发现自己“屠龙之技”没人要了,真是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更要命的还是智能化,现在大家都知道,车就像是装在轮子上的智能手机,讲的不是油耗、不是马力,而是啥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生态系统。你就是机械工程师再牛,到了需要写代码、做算法这一步,完全不扯边。软件工程师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薪水都快翻三倍还抢不到人。原来你是坐办公室指点汽车江山的大专家,现在可能连新来的小程序员都比你值钱,要是不服,就跟不上时代了。

所以,不是你同行干掉你,是时代扔掉你。你昨天抓住的成功秘诀,今天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这才是让大家害怕的地方。

有人开始怪中国,说都是中国车企搞的鬼。确实,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中国品牌,把电动汽车玩得风生水起,便宜、实用、技术还牛,把欧洲人、东南亚、拉美的消费者都“抢”过去了。欧洲厂家卖一台车利润大大减少,还一点技术优势都看不到,只能拼命压价,最后自家员工就要走人。你说不是中国惹得祸吗?这话有点道理,但其实也说的不全对。

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车企自己打瞌睡打出来的祸。早在十多年前,电动化的苗头已有了,但那些大老板们觉得那玩意是“补充品”不是主力,想着先多卖点SUV,继续赚油车的钱,谁管以后市场变啥样?结果后来发现,智能化、电动化技术一路狂奔,特斯拉横空出世把大环境搅乱,中国车企又强力跟进,欧洲这帮老厂反应慢了,等醒来时已经跟不上了。那么,后果当然就是一波波裁员。“病根”的责任,人家自己得承担,哪能全怪中国呢?中国车企充其量只是催化剂,把转型加速了而已。

这波全球汽车业大裁员,说白了就是一次行业的大换血,虽然对员工来说特残酷,但对企业、对产业格局来说是必要的。以后汽车行业就得按新的规则玩,不进步、不转型就得被淘汰。企业逼着自己裁员,淘汰掉跟不上节奏的人,用大笔分手费买回自由,这都是往新世界进发的姿态。有的是人抱怨工资太低,有的企业干脆关门,不都是时代的发展带来的阵痛吗?

还有一点要说,中国的汽车厂已经不再是过去只会跟着学的“小弟”,而是开始成为全球新规则的制定者。你看现在世界汽车市占率,中国品牌一路猛涨,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这些牌子在国外大卖,这不是“小弟”了,这就是新领头羊。欧洲和美国如果再不跟着新规则走、再不学习中国造车的新模式,那将来谁还记得奔驰、宝马这几个名字?甚至连大公司的管理层都开始在中国招人,部署技术,这就是老婆孩子都要搬过去的节奏。

但是不能忘了,这些大裁员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生活受影响,特别像德国这种汽车是支柱产业的国家,失业率一猛涨,社会压力就来了。光靠分手费给钱也不是长久之计,终归大家还是要找新工作,搞再就业。对老一辈机械工程师来说,他们可能一辈子习惯了汽油味、工具箱,现在要写代码、看传感器,这变化不是说改就能改过来,很多人连电脑都不会用,怎么转行?这中间多少人会掉队,多少产业会消失,这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美国也一样,三大车厂裁起来说不定今年比去年还猛,大家都要准备过“阵痛期”。

不过话说回来,产业升级就得痛,谁都想一夜暴富,谁都不愿革自己的命。奔驰、奥迪就算给你分手费,谁也不愿主动走,但公司不转型就得死,员工再固执也得听公司安排。只有把旧包袱甩了,才能把资源、时间全都给到新项目上,发展电动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新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产业链也能升级。中国现在能靠自己技术崛起,就是因为一直在大投入搞研发,不怕砸钱、不怕失败,欧洲老厂那个姿态都已经跟不上了。

产业重构以后,大家会发现,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变了。过去看谁发动机好、变速箱强,现在得看谁家自动驾驶更牛,谁家大屏幕更爽,谁家的生态更丰富。这就是智能时代的新玩法。中国车厂不光卖车,还靠车联网、数据分析赚钱,老外一点头绪都没有,有点跟不上节奏。过去说中国东西便宜,是低端、是仿品。现在价格低了、技术还强,谁还敢小瞧?

全球汽车圈裁员潮,奔驰开高额分手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有驾
全球汽车圈裁员潮,奔驰开高额分手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有驾
全球汽车圈裁员潮,奔驰开高额分手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有驾
全球汽车圈裁员潮,奔驰开高额分手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有驾

所以说,这不是中国的错,也不是哪个公司的错,这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大家就像在一条大河里划船,谁动作快、谁掉包袱快,谁就能冲到前面。奔驰能拿出400万买断一个员工,也算是识大体、顺形势,给大家留点体面,总比闹得鸡飞狗跳要强。等以后汽车公司转型成功了,留下来的就是幸运儿,真正在新世界里扎稳脚。那些被淘汰的岗位、工厂,也只能是历史留给大家的教训,谁叫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呢?

最后说一句,汽车产业大裁员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产业升级的起点。每次大变革,都是你侬我侬地把旧时代的人推出去,把新时代的新人拉进来。今天大厂裁员、分手费一涨,大家哀叹一片,但明天智能化、自动驾驶、车联网这些东西火起来,又是全新的一拨人赚大钱。从此以后,谁都没有旁观者,只有要么冲在前面、要么被甩在身后。每一次转型的痛苦,都是新机会的开始。400万的分手费,其实是旧世界孝敬新时代的最后一份大礼。

汽车这轮换代,已经停不下来。不管是奔驰、宝马,还是福特、丰田,如果谁还想着靠老本吃饭,那只能被历史淘汰。如果还在怪中国把市场冲乱,不如好好研究人家技术到底强在哪儿,怎么能学会把电动化、智能化玩到全世界认可。毕竟,历史的滚滚车轮,不会因为你的叹息就慢下来。真正抓住机会的人,才会成为下一个奔驰、下一个宝马,甚至下一个中国比亚迪。产业变革,从来都不等人,谁抓住了新方向,谁就有未来!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