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儿最近鼓噪得很,荣威又带着它的新家伙什儿回来了,这回是纯电D6,价码也够呛,直接怼到了7.98万。忆昔抚今,2018年荣威可是炙手可热,一年卖出47万辆,简直是自主品牌里的头牌玩家。可这几年呢,声量好像日渐式微,这到底是怎么个说法?
说来也怪,这几年汽车业的更迭,那叫一个沧海桑田。智能化、电动化,新词儿一个接一个。荣威呢,感觉有点掉链子。你细品品,它之前一会儿“后浪”,一会儿“国风”,一会儿又“黑科技”,名头换得比我换壁纸还勤,消费者都晕了,到底想传达个啥?这牌子的调性啊,混沌不清,你说掉价不掉价?
更棘手的是,技术革新这块儿,荣威好像总慢一拍。人别家车企都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上卯足了劲儿,荣威这边,总感觉“老牛拉破车”似的,慢吞吞的。这年月,谁惯着你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可就砸锅了。
市面上的地盘被一点点鲸吞,销量跳水,跌出头等舱,这滋味铁定不好受。面对这种内忧外患,荣威也开始挠头了,又是换帅,又是调转船头,一副要洗心革面的架势。上汽乘用车的新掌舵人俞经民,撂下话来,要把荣威打造成“新国民车”。这口气可够硬。
他说荣威不缺家底儿,像什么超级混动系统DMH、“超级安芯承诺”,都是干货。问题是,之前没好好吆喝啊!现在得把这些看家本领亮出来,让消费者瞧瞧。再者说,营销也要变道,不能光盯着拼低价,得让消费者觉着物超所值,这才是硬道理。
飞凡品牌和荣威的并轨,也是个大手笔。这俩牌子拧成一股绳,想炮制一个“国民用车”的概念。说白了,就是想在新的商战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荣威纯电D6的问世,像一记发令枪,昭示着荣威要重返主流市场,要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搏一把。但问题也来了,单凭一款车,就能药到病除吗?
现如今消费者买车,考量的维度太多了。除了身价、性能,还有牌子格调、售后服务、智能化体验等等。荣威想咸鱼翻身,得把这些边边角角都补齐才行。
况且,汽车江湖刀光剑影,新势力造车企业,老牌车企,都在攻城略地。荣威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单单靠喊口号,或者换几身新行头,恐怕悬。
更深一层看,荣威的窘境,也折射出传统车企在转型时期遭遇的困局。它们有着深厚的技艺沉淀,但往往短板在于互联网思维,对市场风吹草动的反应不够灵敏。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于营销策略失灵时,是否忽略了老旧体制带来的掣肘?机制僵化、决断迟缓,这些都是导致荣威掉队的原因。
所以,荣威想要真正实现逆袭,不光要在产品上精雕细琢,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动刀子。要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拥抱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屹立不倒。
这场突围,对于荣威而言,是一次九死一生的考验。而7.98万的荣威纯电D6,就像一块抛砖引玉的敲门砖,能不能搅动市场的涟漪,还得看后续的动作。说到底,光靠价格优势还不够,还得让消费者发自内心认可你的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