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车主的保养困局 里程未到为何必须换 这份钱该不该花
老王盯着账单上八百多元的保养费用,心里五味杂陈。他的秦DM两年只跑了1.3万公里,其中1.1万公里用的还是电。看着拆下来几乎全新的机油滤芯,他苦笑着在车友群发出那句:“这保养,到底是在养车,还是在养4S店?”
混动车的保养悖论
这不是个例。翻开比亚迪DM车型的质保手册,白纸黑字写着“每五千公里或半年更换机油机滤”。老王的发动机实际只工作了两千公里,理论负荷不到纯油车的十分之一。类似困惑在理想L8、问界M7等车友群中不断涌现。
今年1-10月,插电混动销量突破200万辆。几百万用户都在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混动车的保养仍在沿用纯油车的标准?
4S店的生存逻辑
答案藏在财报里。售后毛利率通常占经销商利润的六成以上,中保研报告显示,油液材料在4S体系的价格是外面的两到三倍。更关键的是,厂商以“首保三包”为筹码,规定不在授权店做保养可能失去质保。
消费者就像被套上了紧箍咒。不去保养,担心质保作废;去保养,又觉得在花冤枉钱。
技术早已不是问题
奥迪、奔驰在欧洲早已采用机油质量传感器决定更换周期。丰田双擎把首保里程拉到1万公里。软件端完全可以通过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长来智能提醒保养。
这些技术对比亚迪来说并非难事。难的是动了谁的奶酪——这里面既有车企对售后利润的执念,也有监管规则的滞后。
车主的觉醒
新能源时代的保养逻辑,如果继续沿用燃油车模板,只会让越来越多车主感到“买了电车却养着油机”。当消费者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用脚投票只是时间问题。
下一个站出来吐槽的会是谁?或许更该问的是:我们什么时候能等到一份真正按使用场景定制的混动车保养手册?
老王在群里最后发了句话:“下次保养,我要带着手册去,一项项问清楚。”后面跟着十几个点赞的表情。
改变,也许就从这一次次的较真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