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

辅助驾驶平权,正成为车企发布会上最常见的词汇。功能下放,人人可用,听起来像是智能时代的全民红利。

今年前四个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达77.8%。也就是说,每10辆新能源新车中,就有接近8辆有辅助驾驶功能。

从数据来看,辅助驾驶好像确实跨入“平权时代”。但真的细究起来,许多方案只是换了个名字的减配产品:算力下降、感知缩水、算法勉强能跑,性能却大打折扣。

今天的辅助驾驶市场,比起“是否足够安全”,车企更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量产”。

对消费者而言,“性价比”当然有十足的吸引力,但是,“性价比”之于辅助驾驶,可能是个陷阱。

在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德赛西威执行副总裁李乐乐就强调:更多的辅助驾驶功能并不代表“更好”,辅助驾驶没有“性价比”的概念。

辅助驾驶的“平权错位”

汽车安全配置,没有一样是一蹴而就的,“质疑—昂贵—法规强推—全民标配”的漫长过程,几乎是必经之路。

ABS在1978年首次量产,花了20年才从“豪华配置”变成法规强制;安全气囊1973年由通用首发,直到90年代后才全面普及;安全带,从1959年被沃尔沃发明,到成为全球新车标配,整整花了三十多年。

作为新一代主动安全系统,辅助驾驶本该也走这条苦路。但今天行业的玩法是,直接从“贵”跳到“全民”。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结果就是,辅助驾驶功能的乱象:

名字五花八门,体验“即兴表演”;

有些车白天能自动变道,晚上开始“躺平养神”,雨天路口更是“你上吧我不行了”;

这不是bug,而是低配方案在极端场景下的真实表现。

功能夸大是一部分,还有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面上听起来都叫NOA,实际减配可谓天差地别。

我们来看一些可视化的数据对比。

算力(单位TOPS):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差距能到什么程度?15万级车型中,同样标称支持NOA,算力差距可以高达5倍。而高阶智驾核心依赖大模型、云端协同,需要的正是高计算资源。

更讽刺的是,在基础ADAS功能中,一些车甚至直接用MCU做核心控制单元控制,靠轻量化算法应付上线,功能确实能演示,至于性能嘛,别问。

再来看感知堆料: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可以说,感知冗余直接决定安全边界。没有侧向摄像头,系统在变道时就无法准确判断盲区;毫米波雷达太少,开车时遇到雨雾天气会反应迟钝;而对于绝大多数辅助驾驶方案,缺乏激光雷达,夜间、和复杂地形中的障碍识别能力就会严重下降……

和算力一样,同样披着NOA的外衣,一些车型却在用“感知简配”的方案,来换更快的上车节奏和更低的硬件成本。

所以买车时别光看功能表,真相藏在细节里。

在认真做“安全平权”?

当然,也不是所有车企都在“铤而走险”。

在一片“平权风潮”中,仍有一批玩家选择了更费钱、更难走,但底子更扎实的路线——用真性能换真可用。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他们愿意在算力和感知上真堆料,愿意在算法和系统闭环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辅助驾驶不是营销功能,而是安全系统的一部分。

比如,虽然选择“纯视觉”,但是“重感知、重算力”的小鹏。

12.98万元的MONA M03,用了2颗Orin-X芯片,算力达到508 TOPS;

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比如,通过自研和高配站稳辅助驾驶头部的华为。

ADS 3.0搭载华为自研的MDC 810计算平台,基于双昇腾AI芯片,算力400TOPS,还有自研192线激光雷达、800万像素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等多模态传感器。

如果说车企在前台拼的是最终体验,那么供应链玩家则负责在后台提供稳定可控、工程闭环的量产解法。

比如地平线征程6P的算力可达 560 TOPS,超越英伟达Orin-X,最高支持24路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接入,满足高阶智驾多传感器需求。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而在软件方面,地平线面向高阶辅助驾驶的HSD系统,已支持城区无图NOA、跨5层停车场记忆泊车、鬼探头预警等等,暴雨晚高峰零接管率达100%。

目前地平线已定点超20家车企,并且与博世、索尼等Tier1取得合作。

在供应链企业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德赛西威。

它的打法并不靠一招鲜,而是围绕“通用平台+高标准流程”构建出一套可复制、可大规模部署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

德赛西威基于英伟达Orin-X芯片自研的IPU04域控制器,支持L2+~L3级高阶智驾。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目前德赛西威已经服务理想、小鹏、比亚迪、奇瑞、广汽埃安等30+品牌,大众、丰田、沃尔沃等国际车企也将于明年开始供货。

小鹏、华为、地平线、德赛西威,这些玩家没有跳过验证,没有压缩冗余,而是把辅助驾驶当作一项严肃的系统工程来推进,不把用户当测试员。

在他们的定义里,辅助驾驶不是一个销售话术,而是一套必须经历传感闭环、算力验证、场景覆盖、工程测试的完整技术路径。

“都有NOA,为什么体验差这么多?”

答案很简单,有人在讲概念,有人在卷性能。

强标正在逼近,行业炒作空间收窄

行业乱象丛生,但监管已经开始跟上。

2025年6月4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标准立项征求意见通知,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正式发布,这标志着L2级辅助驾驶即将进入“强标时代”。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标准不仅对驾驶员状态监测提出了要求,强化对驾驶员视线脱离、肢体动作的检测能力,更明确了运动控制、系统响应、故障处理等系统能力边界,要求车企清晰告知用户功能限制。

同时,新增对锥桶、水马、护栏等施工区障碍物的识别与响应能力试验。

工信部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对L2辅助驾驶、自动紧急制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推动仿真测试、自动泊车等配套标准落地。

警惕“性价比”陷阱,辅助驾驶得有安全底线|智车星球-有驾

而深圳、北京等50城市,也试点了相关地方法规,为全国性标准提供经验。

我们拥抱技术普及,但“普及”不能靠减配凑数,“平权”也不能靠名字硬贴。

辅助驾驶不是炒作工具,它应该和气囊、安全带、ABS一样,被认真对待——因为它的上线,换来的应该不仅是体验升级,而是驾驶安全的大幅提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