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无人驾驶环卫的“井喷期”正在到来。
据环境司南统计,截至8月24日,今年全国17个省份共开标“环卫+无人驾驶试点项目”141个,合同总额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一线的感受跟这差不多。一家无人驾驶环卫企业的市场经理表示,今年春节过后,她明显感觉到无人驾驶环卫设备的需求激增,线上咨询量翻倍,大项目也是层出不穷。
公开信息显示,8月18日,深圳一街道城市管家项目开标,要求配置48台智能环卫机器人。8月25日,青岛市一城区环卫项目发布招标结果,也指定开展无人驾驶试点。还有杭州、重庆、宁波等地,近期均出现单体项目一次性集中投放10台以上无人化环卫设备的情况。
种种迹象表明,无人驾驶环卫的“井喷期”已经来临,规模化投放或将成为未来几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01
国内首个城市级L4自动驾驶环卫项目
累计安全运行超20万公里
人来人往的成都春熙路上,一对在海外头部社交媒体YouTube上拥有13万粉丝的英国旅行博主正在好奇地打量着一辆蓝白相间的无人驾驶清扫车。他们惊呼“这太酷了”,并且表示“这件事情目前恐怕只有中国才能做得到”。
这辆引发老外关注的小车,是云创智行科技(湖州)有限公司(下称“云创智行”)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户外环卫车YC-200。长宽高大约为1.8*1.2*1.4米,每小时作业速度在4-6公里左右,最长可以连续工作6小时,每小时能够清扫9000平方米的面积。
据了解,云创智行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环卫升级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打造集合“人-车-物-云”四位一体的智慧环卫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在浙江德清独立运营了国内首个城市级L4自动驾驶智慧环卫一体化运营项目,目前已取得多项里程碑式的行业突破。
如今,在上海外滩、苏州观前街、北京中关村、嘉兴南湖景区等地,您都能看到YC系列无人清扫车的身影。特别是在浙江省德清县,它更是参与了国内首个城市级L4自动驾驶智慧环卫一体化运营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德清不仅是工信部批复的“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联合体(湖州-德清-杭州),而且紧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安吉县,可以说在产业创新和环境治理水平上都对无人环卫提出了高品质要求。
2024年5月,德清县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引进了国内首个城市级L4无人驾驶环卫运营项目,项目服务期三年,总金额过亿。如今,该项目已经有30多台无人清扫车进行常态化作业,每日自主通过红绿灯路口近千次,月均无人清扫超2万公里,累计安全运行超27万公里。
每天接近1000次自主通过红绿灯路口,累计超过27万公里安全运行,看起来好像只是一小串简单的数字,但背后体现的却是云创智行系列无人清扫车过硬的实力。
比如,在城市的核心路段,无人清扫车经常要频繁通过一些宽度超过100米的“大路口”,如果再赶上下雨和夜晚,很容易让传统视觉系统失准。而云创智行通过多相机融合方案,结合高精度地图信息,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交通灯等关键目标的准确识别,雨天夜间场景下仍保持着99.98%的通过率。
再比如,早晚高峰时段,路口经常挤满了等待红绿灯的人们。云创智行无人清扫车在临近路口时,会自动开启“智能排队模式”,360°扫描四周车距,实时监测周围车辆动向,不硬挤,不加塞,自觉排队,甚至还会根据绿灯剩余秒数测算通过概率,智能决策“要不要再等一个灯”,成功化身“老司机”。
以上种种科技,具体到环卫工人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省心。智慧环卫运维员张巍巍表示,以前环卫工人要拿扫帚扫一条马路,而现在,他们只需轻轻点一下手机,四台无人清扫车就可以一起出发,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进行作业,很快便会将路边的垃圾全部“吃进肚子里”。
“以前扫一天垃圾腰酸背痛,现在拿着手机,像打游戏一样就把工作完成了。”他说。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地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清扫作业的安全性和精准度,让清扫更彻底、更持久。
如今,走在德清的大街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辆辆蓝白相间的无人驾驶清扫车慢慢驶过,它能自动避让障碍物,还会精准识别交通信号灯。
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万籁俱寂,只有一辆辆无人驾驶清扫车还在勤勤恳恳地干活,有时候一个路口就能看到2-3辆,这种感觉很魔幻,有一种“赛博城市”的味道。
02
“1+4手掌模式”
一台车可完成3-5人的清扫工作量
以上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表象。能够安全运行27万公里的背后,是云创智行独有的“1+4手掌模式”在支持。
这里所说的“1”,是一名“无人环卫站点运维员”,他可以发挥“三位一体”的岗位职能:
1、组合式作业操作员(驾驶小型电动化冲洗车将垃圾侧冲到路沿进行归拢)
2、自动驾驶路线保障员(沿路进行较大垃圾及路障排除)
3、无人车调度后勤员(同时调度4台车在垃圾收拢过的路段进行贴边作业并进行倒垃圾和补能)
而后面的“4”,则是指四台无人驾驶清扫车。它们的单车单日作业时间能达到12-14小时,单日双向贴边清扫8-12趟,单车日均清扫里程可达约40公里。
对比来看,如果是传统的人工清扫方式,每天最多也只能双向贴边清扫4趟,只有“1+4手掌模式”的1/3到1/2。
而对智慧环卫运维员来讲,他们的工作模式就可以简化成“每天开着一辆侧冲车将垃圾快速侧冲到路沿下,同时通过云控平台指挥四台无人驾驶清扫车,沿着路沿进行高频率的贴边清扫,从而实现智能化的人机协作式作业”了。
该模式的灵活性在于,可以根据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的等级要求,进行模块化变形,并与传统环卫作业无缝融合。
过去,人力成本占据着传统环卫运营总费用的六成以上,行业面临老龄化、“招工难”等问题的多重挤压。随着无人驾驶环卫的应用,传统月薪不足3000元的环卫工人将转型成为掌握无人车调度、设备运维、应急处理的复合型技术岗位,薪资更高,也就更能吸引年轻人了。
而在经济性方面,一台云创智行无人驾驶清扫车就能完成3至5人的清扫工作量,并且清扫频次翻倍,洁净度大大提升。通过错峰充电、夜间作业等方式,无人驾驶清扫车的利用率还能进一步提升。
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多的好处,所以德清项目也斩获了科技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多个行业内的重磅大奖。
03
合同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无人驾驶环卫迎来“井喷期”
云创智行无人驾驶清扫车在德清的应用,正是无人驾驶环卫行业飞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无人驾驶环卫项目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开花。4月,南宁市首个无人驾驶环卫清扫项目——南宁市兴宁区金仑片区无人驾驶环卫清扫项目启动;6月,天津市首次运用无人驾驶清扫车开展环卫作业;同月,苏州昆山高新区率先使用无人驾驶清扫车,构建“无人清扫车+智慧云平台+环卫服务”三位一体全方位智慧环卫体系。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布无人驾驶环卫设备采购项目。根据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发布的深圳市功能型无人车月度运行月报,深圳全市8月运营的无人清扫车以达到344台。广州市密集发布无人驾驶清扫设备及服务采购订单,涉及花都区、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荔湾区、越秀区、番禺区等七个行政区;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智慧)养护项目开标,要求配备L4级≥3吨无人驾驶环扫路机8台(辆)、L4级≤1吨无人驾驶扫路机10台(辆);青岛市城阳区“环卫+无人驾驶试点”项目招标,指定开展无人驾驶试点,中标金额超8亿元。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将环卫车纳入优先试点品类同时全国多个示范性城市,也对环卫无人装备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或提供传统环卫项目按额度配置无人装备的政策支持。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加持下,无人驾驶环卫正在迎来“井喷期”。环境司南数据监测显示,截止8月24日,2025年度全国17个省份(37个城市、62个区县)共开标“环卫+无人驾驶试点项目”141个,开标项目成交年化总额41亿元、合同总额110亿元。
这是“环卫+无人驾驶”项目成交合同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比之前的预测大大提前。
▼2025年已开标环卫+无人驾驶项目各省分布。图片来源:环境司南
有机构预测,到2028年,智慧环卫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而L4级设备的渗透率则有望达到30%。
无人驾驶环卫,未来将大有可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