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座老牌汽车工业基地,排排机械臂精准地进行焊接,一辆辆新能源车缓缓驶离生产线,在新能源的浪潮中悄然崛起,展现出新的活力。
在北京车展上,2000公里超长续航的插电混动SUV、越野性能全新的猛士狩猎者,以及拥有专属编号的路特斯EMEYA繁花绽放限量版,组成了“湖北军团”,一下子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观众注意。
文|凌洋,喜欢看图文的朋友们,快来获得更棒的体验吧!关注我,精彩不断!底下留言区已经敞开了,期待你的畅快分享!#关注有惊喜
自1969年“二汽”在十堰摆下阵脚,经过湖北这50几个春秋,现如今累计聚集了25家整车厂家,还有超过1600家零部件企业,变成了全国汽车产业链最为完善、产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
到2024年,湖北汽车产业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新能源车的产量也突破了50万辆,占到了全部汽车产量的36.5%。
曾经的传统汽车重地,现在正以“东方底特律”的模样耀眼逆转。
传统车企的转型阵痛
以前,湖北的汽车工业遇到不少难题,作为传统汽车的重要基地,湖北的一些汽车电子和电器的核心零件,还得靠别人供应,比如车用微控制器(MCU)和高端传感器这些关键部件,主要都依赖长三角地区的采购,有些甚至还得从国外进口。
数据显示,湖北整车和零部件的产值比例大概是1:0.8,比起国际平均水平1:1.7要低,这也反映出了湖北汽车产业链存在的一些短板。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十个城市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纷纷朝着“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努力奋进。
西安和比亚迪牵起了关系,蔚来落户合肥,小鹏则把布局锁定在广州,理想则选择了常州。各个城市都在抓紧这波新能源的好机遇,真是拼了!
2017年,湖北的汽车产量曾达到266.61万辆,创造了历史最高点,排在全国第四名,可到了2023年,这个排名可是掉到第十三了,甚至被湖南、河南和陕西这些省份赶超了。
换道超车的战略抉择
遇到困难时,湖北人就是这么“边跑边调呼吸,超越中换新战场”。2022年,“武襄十随”汽车集群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也让它成为我国三大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2023年11月,湖北出了个《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搞了个目标,打算到2025年,把湖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要超过40%,产值也要冲到3500亿元。
而且呢,当地在政策扶持方面也是空前绝后,到了2025年3月,湖北推出了《支持全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7年)》,专门设立了新型零部件上车专项资金,对于采购国产化新型零部件的整车企业,按采购总额的1%来补贴你一波。
湖北还鼓励企业盘活手头的闲置产能,经过整改重组后,年产量突破一万的企业,就能拿到产值0.5%的一次性奖励。这些措施为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靠政策和市场齐推,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井喷式的飞跃,到了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已经占到汽车总产量的36.5%,比2023年提高了接近15个百分点。
作为湖北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东风汽车正大步迈向电动和智能方向发展。岚图、猛士等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市场表现也在稳定攀升。到2023年,岚图的全年产销量突破了5万辆,较上一年增长了1.6倍。
到2025年前8个月,岚图汽车的销售总量达到了81768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还连续七个月实现环比上涨。东风汽车集团自主品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大约保持在8%左右,专利创新指数连续三年都稳居行业第一名。
近段时间,湖北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宁德时代宜昌基地和中创新航武汉工厂等项目的支撑,为“湖北造”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稳固的供应链保障。
湖北基本建立起了包含上游原材料、中游电芯与PACK企业、以及下游回收利用的比较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还在努力建设一个链条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在智能网联这块,湖北正加快步伐,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正迎来重大突破。比如,亿咖通科技的技术产品已经装在全球25个品牌、超过600万辆车上了。
芯擎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已经实现量产并装备上车,预计到2024年出货总量有望超过百万元。
车谷的华砺智行和光谷的梦芯科技合作研发的5GV2X车载终端设备,已经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投入使用,取得了4项全国领先的成绩。
湖北籍企业家的贡献
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真少不了一批湖北本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比如雷军(仙桃人)创立的小米汽车,推出的首款车型SU7,一上市就引起了抢购热潮,订单也是火得不行。
何小鹏(黄石人)创办的小鹏汽车,专攻飞行汽车研发成果,顺利推出了全球首款纯电飞行车,“陆地航母”的设想也显示出不少新意。
刘金成(荆门人)建立的电池企业,在2005年全国电网升级时,提供了超过三亿块电池,为国家的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许开华(荆州人)从垃圾堆里摸爬滚打,走出了一条价值百亿的路子,专心致志做电池回收的生意。现如今在湖北荆门的回收厂,每天能提取40吨锂金属,差不多相当于少开采了2000吨锂灰石。
武汉经开区聚集了10家整车制造商和14座整车工厂,汇集了超过1200家零部件供应商,打造出一个少见的完整汽车产业链。
短短三年里,新增了6家新能源整车厂,几乎每个月都推出一款新车。而到2024年,还会再投产两个新能源整车厂,打造出涵盖主流、高端和豪华的完整新能源产品阵容。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飞快,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这些核心板块在湖北正迅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不少突破。
一个充满生机、品质更优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在长江经济带上。
参考信源:
新能源已经甩开火电,变成了最大的电力来源;湖北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了两千亿大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