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报》发表了一篇名为《“0公里二手车”炮制虚假繁荣,极氪公司户销量异常疑云难消》的文章,其中指出“极氪汽车被卷入一场利用‘0公里二手车’炮制虚假繁荣的风暴”。
报道称,今年5月份开始,极氪汽车的直营门店,“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以‘限时优惠’等话术兜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引发大量投诉”。
同时,《中国证券报》称,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新车”竟已购买过交强险,甚至已完成过户登记,沦为不折不扣的“二手车”。当他们要求维权退赔时,往往会遭到推诿或拒赔。
对于官方媒体报道的情况,对一些近几个月关注并打算购买极氪汽车的消费者而言,极氪厦门“库存车”并不是什么秘密。
“我买的7x,销售当时跟我讲清楚了这事,是厦门建发给开票,但我最终选择新车。”一位车主对AI车族表示。此外,另一位车主称“5月25左右下定的,当时销售也跟我如实说有6个月前的库存车做展车优惠,送7000度电卡,但我选了新车。”
也有购买了这批被称为“0公里二手车”的用户表示,“我也是下单的库存这波,但销售告知的很清楚送7k电卡和全车贴膜,然后车是全新的库存车,去年12月底发出去上险冲销量的。”
极氪官方直营店售卖“上险车”是板上钉钉的事,对于购买了这批车的消费者而言,这批“库存车”到底是新车还是二手车,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消费者购车以及未来换车时的权益,还关系到极氪官方是否涉嫌销售欺诈的问题。此外,作为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极氪销量数据存在造假行为。
新车还是二手车?
对于该批“库存车”,属于新车还是二手车,似乎有不同的说法。
在《中国证券报》的报道中,将这批极氪直营店销售人员口中的“库存车”,定义为“0公里二手车”。
报道中,一名消费者称“我明明是在极氪家线下直营店通过官方渠道购车并办理贷款,但签约主体是厦门奥瀚汽车有限公司,贷款银行却是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直到在网上查询到类似案例,我才意识到极氪在向我兜售来路不明的0公里二手车。”
另外,该篇报道中还称极氪汽车“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以‘限时优惠’等话术兜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涉及贵州、重庆、广州等地。
但是,对于部分购买了这批“库存车”的消费者,对于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又有另外一个说法。
一名购买了此批“库存车”的车主称“这是一批上过交强险的车子,只要未经车管所上牌,都是新车”。该车主强调“如果将二手车当新车卖,投诉车管所后,极氪需要买一赔三。”
另一名同样购买了此批“库存车”的车主,分享了其上牌流程,其在提车前一天在12123上选好号,提车当天去交管所上牌,“车辆登记证上,妥妥一手车。”
尽管部分车主表示,购买的“库存车”并未在车管所进行过登记,但是因为车子已经在去年12月上过交强险,并且保险期限为一年。因此,购车后还需要厦门那边办理交强险的过户。
此外,还有车主表示,车机系统里显示,车子第一次保养时间是2025年12月。另外,有车主在进行交强险过户的时候发现,平安保险发送的短信信息中显示车辆上过牌。对于该现象,有车主表示是上的临牌,不影响报废或置换补贴。
对于新车与二手车的区别,某律师咨询平台表示,上了交强险但没上牌的车,在法律和市场定义上仍属于新车,而非二手车。
号称“直营”,新车却卖给经销商
法律层面上,极氪直营店销售的这批库存车,是否属于二手车还待商榷,但个人购车者是“二手”买家无疑,极氪官方在销量数据上做手脚是不争的事实。
公开信息显示,极氪自2021年诞生就致力于打造全新直营体系,已在全国 75 个城市建立 300 多家直营门店。
今年5月,媒体报道极氪将引入了合伙人(代理制)模式,2025年将新开近200家门店,预计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560家左右。极氪回应称,合伙人模式的核心是代理制,与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存在本质区别。在新模式下,极氪将引入优质投资人合作伙伴,由其提供建店资源并管理销售团队,但用户仍然通过极氪官方App直接下单和开票,保持订单制生产方式不变。
虽然从今年5月开始,极氪以“直营为主、合伙人模式为辅”的模式运营,但消费者购车均从官方App上进行,意味着正常情况下消费者都应该是跟极氪官方签订购车合同。
据车主称,极氪直营店销售人员在推荐这批库存车时,向顾客展示的是一个二维码。顾客扫码后进入的是一个“限时购车平台”。消费者通过这个平台订购新车,购车合同显示的签约方为厦门奥利汽车有限公司(也有厦门奥瀚)等第三方公司,购车款均是打给第三方公司。
“整个购车过程其实跟极氪没有任何关系”,一位车主说到。“但是在提车后,极氪官方会跟车主签一份协议,可以享受首任车主权益以及售后服务,跟在官方渠道买新车的一样。”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24年极氪各城市月度交强险销量数据(所有权类别分为个人、公司,公司户代表以公司名义购买)显示,12月份极氪在深圳市和厦门市销量为4321辆和2767辆,分别环比增长377.5%和647.8%。其中,两城市的公司户销量分别达到3724辆和2508辆,占比超过86%和90%。
从数据可知,去年12月深圳和厦门两地,极氪的销量基本来自第三方公司。车主们提到的厦门奥利汽车有限公司、厦门奥瀚汽车有限公司,均属于厦门建发集团成员,由建发汽车公司控股。
公开信息显示,厦门建发汽车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知名的汽车经销商,代理宾利、保时捷、莲花跑车、捷豹、路虎、凯迪拉克、沃尔沃、林肯、奥迪、阿维塔等品牌。与吉利汽车之间的合作,建发汽车代理了吉利银河和雷达品牌,以及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业务。
很显然,虽然极氪自称是直营,即使是纳入合伙人模式后,仍采用直营的方式销售新车。但是,这批库存车却直接销售给吉利集团合作的经销商。并且在半年后,在极氪的直营渠道再次销售这批已经“卖”给经销商的汽车。这一行为,与极氪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所说的“卖出去冲销量”的说法十分吻合。
据《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交强险数量会被第三方统计进去,这一数据将被行业、媒体,包括资本市场看作是一个车企销量表现好坏的“风向标”。
值得一提的是,7月初有车主表示,极氪直营销售人员还在向消费者推荐这批库存车,价格相比5月份下降了3千元,貌似这批车仍未消化完。
盖世汽车数据显示,去年12月极氪交付了2.72万辆,是当年单月销量数据最高的一个月。如今来看,这份数据背后含有不少水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