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老底子里藏着新花样】
侬晓得伐,湖北这块地方
在中国汽车界的地位老早就不简单了
有人叫它“东方底特律”,这名字听上去就蛮带劲
过去那会儿,一家东风汽车差不多撑起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边天
那时候,湖北的汽车工业像老上海滩的弄堂一样热闹,车厂一个挨着一个
几乎成了中国车轮子的代名词
不过,岁月一长,风口一变,湖北汽车业也经历了不少坎坷——从巅峰直落谷底
不过,阿拉觉得这段经历才更有味道,由于眼下湖北正拼命往新能源这条路上冲刺,想重振旗鼓
这段故事,讲出来老真实,像是老朋友之间聊起那些没落又再崛起的传奇,爬坡过坎
【这帮新能源品牌扎堆,武汉成了热闹窝】
侬听说过伐,武汉这块地方除了江滩好风景
还成了新能源车的集结地
东风汽车总部落这儿,再加上小米汽车、路特斯、岚图、小鹏等等一堆新能源品牌
完全像车圈的大party
最关键是小米的SU7,这车产能大头都在北京和武汉,背后靠的是湖北那套成熟的产业链和制造本事
你要是觉得这还不够惊喜,咱再往十堰看看
十堰这地方,过去是“中国卡车之都”,由于车多
眼下它转型了,成了新能源商用车的重镇
比亚迪在那儿砸了上百亿搞项目,专门做新能源零部件和整车
更有意思的是,东风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研发和制造也往湖北集聚
湖北这野心,咱看得清清楚楚
2023年,湖北汽车产量跑到215万辆,新能源占了两成多
目标定得蛮高,想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破百万
原因其实简单,但说出来
侬看看,这地儿咋就这么“香”
湖北地处中国心脏地带,交通方便得很,周围九个省都能辐射到
这个地理优势,完全就是给车企省了不少钱和麻烦
再说工业基础,湖北从钢铁、零部件到机械制造,啥都有
这套完整的产业链,搞新能源车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再加上政府的“撒把网”,从省里到市里
政策一波接一波,园区建设也跟着上,最有意思的是搞了个“链长制”,就是说每条产业链有专门领导盯着,从引进电池厂到整车厂
这么一来,企业少跑弯路
还有湖北的转型故事蛮励志的,不像那些老工业区被时代丢下,它提前规划
燃油车向电动车,传统制造往智能网联走,湖北没掉队
反而有点换道超车的味道
像岚图这个牌子,就是东风在武汉搞的高端新能源车,工厂还能实现定制化生产,用户一拍板,生产线才开工,最快20天就能交车
路特斯这个老牌跑车厂也不甘落后,把全球智能工厂设在武汉,产的纯电SUV不仅在国内卖,还销往欧洲、东南亚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看起来不沾边的企业也跳进来了
格力电器跑到洛阳搞新能源车基地,宝武钢铁集团开发专用电动车钢材,跨界合作,产业链协同发展
湖北这波操作真是把“新能源生态”玩出新花样
【老底子上的新玩法,光谷不容错过】
回忆十几年前,武汉早就是中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这些合资品牌
帮湖北积累了扎实的工业基础
可这波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一来,湖北没想着躺平“吃老本”,而是主动投身变化
从2016年开始,湖北加大力度引进“三电”企业
啥电池、电控、电机的巨头都来了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些电池大佬纷纷落户,还包括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
这些花头恰好是下一代智能车的关键
湖北对“聪明车”野心可不小,百度和华为在武汉建了大规模自动驾驶测试基地
小米的汽车研发中心也落户光谷
不过,湖北也不是没烦恼
传统燃油车产能怎么平稳过渡,现实麻烦不少,但湖北这边态度挺干脆,不躲不闪,早早布局
比如他们打造的“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武汉负责研发和乘用车,十堰专注商用车,襄阳搞测试和智能网联,随州和孝感做零部件配套,分工明确又互相支持
这波湖北的逆袭,其实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活生生案例
从依靠外资合资,慢慢走向自主品牌崛起,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创新,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全球出口,湖北的路子有模有样
侬看,湖北这块曾经被低估的中部省份,正用实力告诉大家:“新能源这条路,阿拉不是默默跟跑,而是冲得飞快
”这股劲头,未来还真不得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