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新能源车最大的骗局,可能就是那句三元锂电池比磷酸铁锂更高端的鬼话。我们是不是都听腻了?但有没有人停下来想一想,这压根就是一个被资本精心包装过的谎言。
很多人可能还蒙在鼓里,毕竟,早期特斯拉、合资车,哪个高端车不是用的三元锂?第一批能超充的也几乎都是它。这玩意儿的材料成本确实也更贵,因为钴和镍这些稀有金属可不便宜。可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贵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东西。
事情的真相,往往藏在那些车企和电池厂不会拿到台面上说的角落里。有一段时间,除了比亚迪凭借那套超高精度的叠片工艺搞定了磷酸铁锂,其他厂家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卷绕工艺。没有顶级的叠片技术,想玩转磷酸铁锂,门儿都没有。所以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拼命鼓吹三元锂的好。
咱们掰扯掰扯这两者到底差在哪。以前总说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上不了台面,拿不到国家补贴。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再看看?比亚迪搞出来的刀片电池,通过创新的电芯排布,早就把这个短板给补上了不少。
有人说它一致性差,放电曲线不平滑。但配合出色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加上现在高精度的叠片工艺,每周一次充满校准,这点事儿早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反观三元锂,号称能量密度高,性能强,可它天生娇贵,长期充满会析出晶体,刺穿隔膜导致短路。所以你买了块大电池,却不敢充满,也不能用到极低电量,那多出来的能量密度,意义何在?
真正的要害,是安全。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的。从材料本身说起,三-元锂的正极材料是镍钴锰,热稳定性极差,燃点只有200℃左右。而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就叫磷酸铁,P-O共价键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在热失控时能牢牢锁住氧,燃点高达500℃。单独把电芯拿出来做实验,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就是碾压三元锂,这是写在化学式里的,谁也改不了。
当然,有人会说整包工艺也很重要,用什么气凝胶、云母板之类的隔热材料。可这就好比一个先天体弱的人,给他一副再好的拐杖,也改变不了他体弱的本质。三元锂先天的热稳定性缺陷,靠这些外部手段,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前段时间那个理想MEGA的测试,已经是全球最顶级的三元锂电池技术了,不也撑不过几秒钟就起火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捅破那层窗户纸。什么高端低端,很多时候看的根本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营销和话语权。如果哪一天,保时捷、BBA全都换上了磷酸铁锂电池,你信不信,舆论的风向会一夜之间扭转过来。
而比亚迪早就用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磷酸铁锂的缺点,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别人的技术还不到家。磷酸铁锂这东西,安全性更好、寿命更长、能够放心充到100%、材料成本更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现在磷酸铁锂的市场占比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八成?这绝不只是一家企业的推动,而是整个行业在喧嚣过后,正在慢慢回归理性。毕竟,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块更安全、更耐用、更经济的电池,才是最实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