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车企们玩"换壳游戏"都快玩出花儿来了。荣威M7的申报图一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就是D7的"精装修版"吗?前脸加个直瀑式格栅,车标藏进镀铬条里,再塞几根亮闪闪的装饰条,就敢说是全新车型了?要我说,这套路比某些网红换滤镜还敷衍。
看看申报图里那些细节吧。分体式大灯非要搞成"双眼皮",进气口非得镶上镀铬边框,连轮毂都要镀得能当镜子照。设计师怕不是把"豪华感"和"土豪感"搞混了?更可笑的是车身侧面和车尾几乎原封不动照搬D7,这哪是改款,分明就是给旧车穿了件新马甲。轴距象征性加个10毫米,动力系统还是那套老配方,这种"创新"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哄。
汽车圈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把戏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去年某德系品牌把十年前的老平台重新包装,换个数字尾标就敢涨价五万;某日系车企更绝,同一款车在三个子品牌轮流换标销售。这些车企高管们坐在真皮座椅上喝着咖啡时,有没有想过普通老百姓攒钱买车多不容易?一个工薪家庭可能要省吃俭用三五年,结果买到的所谓"新车",骨子里还是五年前的技术。
最让人心寒的是配套的营销话术。"颠覆式设计""越级豪华""重新定义",这些广告词现在听着都反胃。记得有4S店销售跟我掏心窝子:"哥,其实这车就中网和保险杠不一样,但厂家要求我们必须说是全新一代。"连一线销售都看不下去的套路,企业怎么好意思大张旗鼓地宣传?当车企把精力都花在表面功夫上,谁还会认真钻研真正的技术创新?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自己是不是也该醒醒了?多少人买车就冲着"看起来够气派",宁可多花两万也要选那个镀铬更多的版本。这种审美取向反过来又助长了车企的浮夸风气。我认识个90后小伙,贷款买了辆全身镀铬的SUV,结果开半年就后悔——太阳底下反光晃得自己都眼花,洗车时还得专门护理那些装饰条。现在年轻人总嘲笑父母辈买"土豪金"手机,轮到买车时审美水平也没高到哪去。
监管部门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工信部的新车申报不能光看排放达标,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也该有所约束。日本就有"实质等同性审查",韩国要求改款车必须有三成以上新零部件。我们的汽车产业要真正强大,靠这种小聪明可走不远。看看那些国际大厂,特斯拉为降低电池成本能死磕十年,丰田混动技术迭代了八代。什么时候我们的车企能少玩点花活,多下点硬功夫?
下次再看到这种"小改款",建议各位直接问销售三个问题:底盘代号变没变?发动机型号改没改?白车身焊点数量有没有增加?要是对方支支吾吾,您就该心里有数了。汽车终究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拍照发朋友圈的。与其为那些花里胡哨的镀铬件买单,不如省下钱来加两年油。记住,真正的好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真正的好人经得起岁月的打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