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越野最近整了个大活儿。
讲真,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浓眉大眼的哥们还在戈壁滩上跟坦克300掰手腕的时候,他突然一个闪现,冲进了10万级SUV这个血肉磨坊,扔下了一台叫BJ30旅行家的车,然后做了一件堪称掀桌子的事。
整车终身质保。
我看到这六个字的时候,脑子里第一反应不是“厚道”,而是“这哥们是不是疯了”。
这不是营销,这是宣战。这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打法。你想想,10万块的车,本身利润就跟刀片一样薄,现在你告诉我,从发动机到车门把手,从三电系统到后视镜,99%的零部件,北京越野全包了。
这是什么概念?
这等于你买的不是一台车,是一个签了生死契的本命法宝。只要北京越野这个“宗门”不倒,你这法宝就能一直给你续着。同行看了是什么心情?同行看了是想死的心情。人家还在琢磨怎么在质保条款里加几行小字,你怎么上来就把餐厅给爆了?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的状态气活过来。
所以,理解BJ30的核心,根本不在于它是不是一台好车,而在于它是一件兵器,一件用来执行“越野平权”这个阳谋的闪电战武器。
王昊老师说“从吉普到普及”,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前你们觉得越野是少数有钱人的玩具,得穿始祖鸟,开大G,现在不好意思了,我直接把门槛干到地板上,8万多块钱,你就能拥有一个方盒子造型的机械方舟。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再来看这件兵器的参数,你会发现它的疯癫是全方位的。
超级混动,综合功率301kW,综合扭矩685N·m。我靠,这简直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一台10万级的车,给了你一个30万级甚至40万级性能车的数据。这就像你在路边摊吃碗面,老板突然给你加了整只澳洲龙虾,你第一反应不是惊喜,是怀疑老板是不是在用你做最后的晚餐。
零百加速6.59秒。这个数据,对于一台方盒子造型、主打空间的“旅行家”来说,已经不是够用,是过剩。是赤裸裸的挑衅。它在用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告诉你,别跟我谈什么够用就好,成年人全都要。我要诗和远方,也要红绿灯起步第一个窜出去。
至于电四驱、能量中锁、ATS全地形系统这些,更是典中典的降维打击。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开着这车99%的时间都是在城市里堵着,接孩子、买菜、上班。我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一回沙地模式或者泥地模式。
但这重要吗?
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知道我的车有这个功能。就像我手机里存着健身教练的微信,虽然我从来不联系他,但只要他不删我,我就觉得我的身材还有救。BJ30卖的就是这种“可能性”,一个随时可以逃离眼前的苟且的“任意门”。它让你在堵车的时候,可以幻想自己正在穿越无人区,而不是在想晚上吃啥。
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有时候比产品本身更值钱。
然后是空间,这玩意儿更是坏了菜了。2820mm的轴距,后排腿部空间接近一米,二排座椅放倒,一张1.92米的纯平大床。
这是什么?这是移动的家,是年轻人的第一个loft。我甚至怀疑北京越野的产品经理是不是被房价逼疯了,决定曲线救国。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住的老破小,啥都想要,最后只能在墙上钉搁板。人类对空间的贪婪是刻在DNA里的。BJ30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然后把它做到了极致。
它就像一块压缩毛巾,看着不大,但给你泼上“生活”这盆水,它能瞬间膨胀成一个能打能装还能睡的六边形战士。
但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北京越野为什么要这么“颠”?
因为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而是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尤其是在10万到15万这个区间,卷到最后,大家发现卷参数、卷配置,边际效应越来越低。你多一个屏幕,我多两个喇叭,用户已经麻了。
最好的破局手段,就是直接重塑规则。
“整车终身质保”就是那个重塑规则的奇点。它跳出了技术和配置的内卷,直接打到了用户心智的最底层——安全感和信任。
讲真,这玩意儿就是个对赌协议。北京越野在赌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不会被用户薅羊毛薅到破产。用户也在赌,赌北京越野能活得够久。这种捆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变成了一种近乎信仰的托付。
这招真的太狠了。它让所有潜在的竞品都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你跟不跟?
你不跟,你的质保政策在BJ30的“天道契约”面前就跟笑话一样,用户会觉得你没诚意,对产品没信心。
你跟?你的成本怎么办?你的供应链体系撑得住吗?你的售后网络准备好了吗?这等于要了亲命。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BJ30就像《道诡异仙》里的李火旺,用一种近乎疯魔、完全不符合常理的方式,在一个已经杀成红海的领域里,硬生生修出了一条自己的道。
最后说说那些花里胡哨的,什么天池蓝、沙丘棕的配色,什么山形图案的仪表板。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是让你在接受了它极端的核心竞争力之后,还能感受到的一丝“文青病”的慰藉。是是是,它很硬核,但它也很懂生活。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台车拥有了“既要又要”的借口,而消费者就吃这一套。逻辑?逻辑在“终身质保”这四个大字面前一文不值。
所以,BJ30旅行家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一台简单的车。它是一个宣言,一个搅局者,一个披着家用SUV外皮的“特种兵”,用一种不讲道理的方式,给整个10万级市场,来了一次“心肺复苏”,或者说,“心肺骤停”。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