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

走进任何一家日系品牌的展厅。时间仿佛静止了。2025年的新车。坐进驾驶舱的瞬间。竟有种穿越回十年前的错觉。

内饰是老面孔。十年未变。硬塑料。织物座椅。机械挡把。这一切被称为“经典传承”。而隔壁国产车。已用上智能座舱。超薄联屏。256色氛围灯。

这不是个例。

RAV4荣放。2023款起售价17.68万。低配仍是织物座椅。硬塑料遍布车厢。2.0L自吸+CVT。十年未换的动力总成。倒车影像?没有。前后雷达?缺席。中控屏边框厚如老人机。UI停留在安卓4.0时代。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有驾

我亲耳听见。一对年轻情侣低声议论:“这真是新款吗?怎么像二手老车?”

笑过之后。只剩沉默。

凯美瑞。B级轿车的常青树。2024款内饰框架竟和五年前几乎一致。车机卡顿。功能稀少。360全景影像只有顶配专属。对比比亚迪汉。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汉兰达。指导价飙上25万。中配依旧缺席通风座椅。副驾电动调节欠奉。车机响应慢如树懒。动力还是那套2.5混动。不加涡轮。不提升压。仿佛技术演进与它无关。

威飒。号称“都市新中产专属”。坐进去却瞬间梦回2016。同样的动力。同样的内饰。同样的沉闷氛围。20万的价格。10年前的体验。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有驾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

国产品牌在十几万价位疯狂堆料——通风加热、NFC钥匙、AR导航、L2辅助驾驶;德系大众也学会迎合中国喜好。软包材质、多色氛围灯、数字化座舱。只有日系。依然坚持“以不变应万变”。

你说它质量不好?不对。省油。耐用。故障率低。这些优点依然存在。

你说它安全不足?也不是。碰撞测试成绩依旧能打。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有驾

但现在的消费者。早已不是十年前那群“只看三大件”的用户了。

他们要科技。要设计。要体验。要情绪价值。

你可以不炫技。但不能没诚意。

你可以不追潮流。但不能忽视变化。

2024年,丰田销量下滑6.9%,日产退回十年前水平,本田暴跌30%——这不是偶然。是必然。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有驾

很多人说。是新能源的冲击。是政策的转向。是年轻人口味变了。

但在我看来。日系输给的从来不是时代。

而是自己。

那个守着“工匠精神”招牌。却不愿为中国市场多走一步的自己。那个以为可靠就能通吃。却看不见用户已进化的自己。那个一边抱怨中国消费者不信情怀了。一边却连一块中控屏都不愿换新的自己。

时代会淘汰企业。但从不会淘汰认真对待用户的企业。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有驾

所谓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坚守旧工艺的固执。而是持续改进、尊重用户的诚意。

当“工匠”二字只剩工匠。却没有了精神——

那么滞销。就不是无奈。而是注定。

这不是告别。而是一声警钟。

日系车“遇冷”的现实困境,为何如今国人,不再推崇匠人精神了?-有驾

注:本文基于2024年公开销量数据及实车体验撰写,不代表任何品牌立场。文中观点仅作行业观察,供读者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