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乘联会官方数据出来了,不信销量数字的,您也不能只信厂家那一套。其实行业里都知道,官方数据更真实一点。看大盘,纯电的销量去年同期比,今年多了20%。这个数字听起来挺普通,实际意味着什么?很显然,纯电在市场份额里稳步上升。估算一下,去年纯电占比也就不到50%,今年快到74%,差点翻了一倍。
说到新势力,之前两三年它们拼命往上冲,现在逐步稳定。你看10月销量,纯电的新势力占比已经飙升到74%。这说明啥?很简单,消费者对纯电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以前觉得纯电还不够成熟,现在觉得还行,甚至不买增程的了。
其实我一直琢磨,出现这种趋势,有几个原因。咱们国家现在5分钟车程内基本有充电桩,出门充电一点不难。早几年,充电没那么方便,大家还在犹豫,现在不用担心回家充电要个小时。充电10分钟,能跑300公里,真心快。所以,为什么还要买增程?想一想,少跑几次油,一星期两三次加油事务就省了。换电站也成了一个话题,但我更觉得这还是一种过渡技术,不可能一直走。在我看来,换电一开始觉得是快,但实际操作里,排队、绕路花费的时间,和油车比差不了多少。
说到换电,这事也没那么完美。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人说,换电站成本高,布局难。不排除有新势力想试,但换电站的事大家都懂,谁都知道它未来会被淘汰。这点我还真不敢拍胸口保证,但我觉得,换电要是普及,没有太多技术瓶颈的话,倒不一定能持续走得长远。况且,换电其实也是一种解瘾的办法,买车的人开始不满足了,不想凭借电池技术一直拼体力,谁都想快一点完事。
说到体验,纯电车的用后感其实挺一致的。买车的时候,很多人说:挺方便啊,充电也快。但用了几次,真正的痛点就出来了。充电桩的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记得我朋友前几天开着一台纯电,找充电站绕了半天,结果发现还在修,得等一会。那种感觉,不比油车随走随加差多少。实际上,很多车主都愿意接受快充,但也怕排队。根据我了解,估算,一次充电,加几百块,能跑几百公里的电费在5块钱以内(这估算,随市场变动大啊),但问题是,充电桩多了,使用效率也得跟上。
这两个趋势,内在联系其实很明显:基础设施改善了,消费者接受了,市场份额自然上升。而我自认为,很多时候,厂家宣传的技术创新,跟实际体验相差不少。一方面,纯电的维修保养比燃油车简单得多。过去修一个油车,油、水、皮带,手忙脚乱,现在纯电,基本就是刹车片和电池健康检测。花费,少很多。我记得看到一个数据,比起燃油车,纯电的维护成本大约低30%。这左右。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意识形态的变化。增程车真没啥竞争力。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油改电——本质上还是油车,花更多成本,体验感还不如纯电。有人跟我开玩笑:买个增程,买了油车还带个电池,费力不讨好。尤其,油车还得考虑保养、漏油、换皮带的问题。买增程,还不如直接考虑纯电。更别说,增加电池容量,还会带来重量上升,续航反而变得虚胖。而,那些看似便宜的增程车,最终要花在油和保养上,性价比其实很难说。
对了,你有没注意到,大部分消费者最后都倾向于直接纯电,而不是折中?买纯电的最大理由,还是体感上的便利。无论是城市里堵车,还是上下班,高速上跑一圈,都不用担心油耗。市区油耗平均5升/百公里,7块多一升,算上每公里0.35元。纯电?绝大多数纯电车能跑个300-400公里(这是估算),每公里0.1元左右,也就是说,日常用车其实省钱多了。再算算维修,油车一年跑个2万公里,要花在油费和保养的总共大概1.2万。如果纯电车维护费少一半,还能省出不少。
现在心里还是有点刹不住,毕竟动力感还不一样。油车的哧哧声,没法替代的带感。没细想过,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更好的动力布局?纯电能抓住城市的便捷,而其他区域,谁知道会不会出现新的方案?奔驰的人告诉我:你只知道眼前的,又没有想过未来。我心想,未来?二手市场也得考虑吧。估计,几年前入手的增程车,会不会几年后就不好卖?反正我注意到,现在二手增程车的价位比新车要低不少,30%左右的跌幅也不少。
市场被新势力洗牌得挺厉害。有些车企靠技术死磕,有的拼价格战。以前那种买车就是买耐用的观念正变得模糊起来。多数人想,方便、便宜、便维(维护),就行。你觉得,未来的自主品牌会进一步追求智能化吗?还是继续拼续航和价格?这不就是汽车行业的人生苦短的一个缩影吗。
我还挺琢磨,作为自媒体作者,要怎么跟读者描述这些变迁?简单一点:未来的车,可能不是我们印象里的那辆车了,它在自动化、互联上又上了一个台阶。有人不理解,问我:那买燃油车还合适吗?我只能笑笑,说:所有的变革都得时间,今天还都在试水阶段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像我走在路上,经常看到一些新车主拿着手机点点滴滴,装模作样拍照。那只是新手的一种表现。相信过几年,大家都惯了,惯同一款车还能换电池,甚至换车都像换手机一样简单。谁知道呢?还会出现啥黑科技。
对了,最后问一句,你觉得,电动车的二手市场会像燃油车一样活跃,还是会出现两极分化?我猜想,或许还是要看今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毕竟,买车不是买一件奢侈品,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工具。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是不是觉得,这几年变化真挺快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