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平时买车看车,总爱聊哪个牌子又降价了,哪款新车配置高,但可能很少有人会琢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国家这几家最大的汽车公司,比如比亚迪、吉利、长城和长安,他们一年到头卖出去成百上千万台车,平均下来,一辆车到底卖了多少钱?
这个数字可不是咱们在网上看到的某一款车的指导价,而是把他们一年卖车赚到的所有钱,除以卖出去的所有车,算出来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均成交价”。
这个价格,就像是一张企业的体检报告,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家公司的产品到底走的是高端路线还是亲民路线,它的品牌在消费者心里到底值多少钱。
今天,咱们就一块儿翻开这些汽车巨头们2024年的“账本”,用最朴实的大白话,聊聊这数字背后藏着的大学问。
首先,一个可能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结果是,在咱们国产汽车的“四大家族”里,2024年单车平均售价最高的,既不是销量最大的比亚迪,也不是资历很老的长安,而是长城汽车。
根据公开的财务报告数据计算,长城汽车去年的单车平均售价达到了14.22万元。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算法很简单,就是用它去年卖车得到的总收入1755亿元,去除以它去年总共卖出的123.45万辆车,得出来的就是这个数。
这个价格在四家里面是最高的。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长城呢?
主要原因在于长城汽车的产品结构。
我们都知道长城靠哈弗SUV起家,哈弗H6曾经是多年的销量神话,价格一直很亲民。
但最近几年,长城明显在往上走,推出了两个非常成功的“高价”品牌。
一个是主打硬派越野的“坦克”系列,像坦克300、坦克500,起步价就奔着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去了,深受越野爱好者的追捧,销量非常火爆。
另一个是定位高端豪华的“魏牌”,虽然市场声量不如以前,但它的车型也都是在15万元以上的区间。
正是这些高单价车型的热销,有力地拉高了长城汽车整体的平均售价,就像往一碗白粥里加了鲍鱼海参,整体的“身价”自然就上去了。
这说明长城汽车的高端化战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
接下来我们再看万众瞩目的新能源领导者,比亚迪。
作为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总冠军,比亚迪的单车平均售价是12.48万元,排在第二位。
看到这个数字,可能又有人会觉得奇怪,比亚迪现在不是有腾势、仰望这些高端品牌吗?
仰望U8都卖到一百多万了,怎么平均下来才12万多?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也很好理解。
比亚迪之所以能成为销量冠军,靠的是它庞大的“王朝”和“海洋”两大产品系列,比如秦PLUS、宋PLUS、海豚、海鸥这些车。
这些车型是比亚迪的绝对主力,它们凭借着颠覆性的技术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每个月都能卖出好几万台,覆盖了最广大的普通家庭用户。
这些十几万甚至几万块钱的“走量”车型,构成了比亚迪销量的巨大基盘,数量实在太庞大了,所以即使有高端车型,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还是被这个巨大的分母给拉低了。
但这恰恰是比亚迪最厉害的地方,它用技术实力把新能源车的价格打了下来,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用得好,先牢牢占据市场,这是它成功的根基。
然而,在比亚迪的财报里,还藏着一个更让人振奋的数字。
数据显示,比亚迪去年在海外市场卖了40.6万辆车,收入高达1004亿元。
我们简单一算,它在国外卖车的平均价格,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4.73万元!
这个价格几乎是它在国内平均售价的两倍。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我们的国产车,特别是像比亚迪这样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品牌,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便宜货”的标签。
它把我们的车卖到了欧洲、澳洲、南美洲,用实力和品质赢得了外国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卖出了一个非常体面的价格。
这不仅是比亚e迪一家的光荣,更是我们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
然后我们看看长安汽车,它的单车平均售价是10.10万元。
长安给人的感觉一直很稳健,就像一个踏踏实实干活的人。
这个价格也非常符合它的市场定位。
长安的销量构成里,像CS75PLUS、逸动这些经典的燃油车依然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车主打的就是可靠耐用和高性价比,价格区间正好就在十万元左右,深受工薪阶层的喜爱。
与此同时,长安也没有在新能源时代掉队,它也在积极地推出新的品牌向上突破。
比如深蓝汽车,去年的平均售价已经做到了15.26万元;而它联合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平均售价更是达到了20.85万元。
这两个新生的力量,就像是给长安这艘大船装上了新的引擎,正在努力把它往更高价值的水域里推。
所以,10.10万这个平均价,既体现了长安稳固的群众基础,也展现了它向上发展的潜力和决心。
最后是吉利汽车,它的单车平均售价是9.33万元,在四家里面是最低的。
看到这个数字,我们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吉利的车就“便宜”或者“低端”。
这背后其实是吉利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品牌布局策略。
我们看到的这个9.33万元,主要是根据“吉利汽车”这家上市公司的财报算出来的,它主要包含了吉利品牌和领克品牌的部分销量。
吉利品牌旗下的帝豪、博越等车型,本身就是定位国民家轿和SUV,是用来和比亚迪的秦、长安的逸动在市场上拼刺刀的主力部队,价格自然要定得非常有竞争力。
而吉利集团旗下其实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比如高端智能的极氪,还有它早年收购的沃尔沃,甚至超跑品牌路特斯。
这些高端品牌的财务数据并没有完全合并在这个计算口径里。
所以,这个9.33万,更准确地说是吉利用来稳固市场基本盘的主力产品的平均价格。
这是一种清晰的战略,用主力军团抢占最广阔的阵地,再用特种部队去攻克高端市场,各司其职。
把这四家放在一起看,从长城的14.22万,到吉利的9.33万,我们能发现,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一窝蜂打价格战的低水平竞争了。
每家企业都有了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的专心致志向上突破,有的用技术普惠大众,有的稳扎稳打全面发展。
这正是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该有的样子。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其他合资品牌和新势力的价格,比如上汽大众平均11.82万,理想汽车平均30.20万,问界更是达到了34万。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国产品牌,无论是在主流市场还是高端市场,都已经具备了和任何对手掰手腕的实力,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超越。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十几年如一日的投入和积累换来的成果。
2024年的这些平均售价,就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价值提升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