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大电池增程?答案比你想得更深!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大电池+增程”已经成了一个新趋势。
理想L6、问界M9、智界S9、岚图梦想家……似乎都在往“增程更强、电池更大”的方向走。
但奇怪的是,作为行业头部玩家的比亚迪
,却迟迟没有推出所谓的“大电池增程”车型。
为什么?是技术不行?还是战略不愿?

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大电池增程?答案比你想得更深!-有驾

🚗 先搞清楚:什么是“大电池增程”

简单来说,大电池增程车就是——既能像电动车那样纯电行驶很远,又能靠发动机充电“续命”。
比如理想L7的纯电续航能跑200公里左右,再加上油电混合,综合续航轻松上千公里。
这样既有电动车的安静、平顺、低成本,又解决了“续航焦虑”。
听上去似乎完美无缺。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用户喜欢、市场认可,为什么比亚迪偏偏“不跟风”?

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大电池增程?答案比你想得更深!-有驾

🧠 理由一:比亚迪的混动路线,本身就很强

其实,比亚迪早就解决了“续航焦虑”,只是走的是另一条路——DM-i超级混动
DM-i的理念是“电为主,油为辅”,
它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能低至3L/100km左右,
而在日常通勤中,纯电模式也能跑50-120公里。

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一周充两三次电就够用
长途自驾靠发动机发电一样不慌。

从工程角度看,DM-i的系统效率已经相当高,
而“大电池增程”反而会让成本、重量都上升。
比亚迪自然没必要“重复造轮子”。

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大电池增程?答案比你想得更深!-有驾

⚙️ 理由二:大电池增程的“甜区”其实很窄

表面上,大电池增程看似“两全其美”,
但其实,它的“使用边界”很尴尬。

🔋 一方面,大电池贵。
要实现200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容量得上30度甚至40度,
以当前电池成本计算,光这块电池就得占去几万元成本。

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大电池增程?答案比你想得更深!-有驾

另一方面,发动机反而成了“负担”。
电池太大、车太重,发动机的效率就难以发挥,
反而让整车的油耗在混动工况下变高。

说白了,除非天天跑长途,否则这些“额外的电池”可能根本派不上用场。
对普通家庭用户而言,电池不必太大,够用才刚好。

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大电池增程?答案比你想得更深!-有驾

📉 理由三:补能体系成熟后,增程的优势正在削弱

以前大家买增程,是怕纯电车充电麻烦。
可现在,充电桩越来越密集、快充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比亚迪自家的超级充电站甚至能在15分钟补能80%。

当快充站遍布城市和高速,
“电池大不大”已经不是焦虑点,
反而是“能不能快充”“能不能高效补能”更关键。

所以,比亚迪押注的方向是——电驱技术和高压快充系统
而不是“更大电池的增程结构”。

🔮 那么,比亚迪以后会不会推出“大电池增程”?

可能会,但不会是主流路线

比亚迪的技术储备完全够做,比如它早期的F3DM就算是早期的增程雏形。
但从战略上讲,它更想推动“真正的电动化”,
而不是“油电两用”的折中方案。

除非市场出现极端需求,比如高端车型需要兼顾长续航与性能
那时候,比亚迪或许会推出“类增程”的DM-P加强版,
但那更多是为了拓展细分市场,而非主攻方向。

⚡ 写在最后

“增程”确实是一个聪明的过渡方案,
但比亚迪选择的是——一步到位的电动化路径
它相信,当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时,
用户自然会抛弃“既要又要”的焦虑。

所以,比亚迪没有做大电池增程,
不是不会,而是不屑于做一个“中间形态”。
它要的,是把电动车真正做到极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