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9预售45万起,2.0T+三电机配置对比理想L9/问界M9有何新意?
“天花板”这个词,放在国产大型SUV圈子里,最近越来越常见。身边不少朋友聊到家用换车时,都把目光盯在了带“9”的那几款——理想L9、问界M9,现在又多了个腾势N9。说实话,这场面跟当年BBA横扫大街小巷的感觉挺像,只不过主角全变成了中国品牌。
2月21日那天,我还正刷着朋友圈,有人发了一张腾势N9的预售海报:45-55万区间。我一开始还以为看错了,再仔细一瞅,这价格确实比我印象里的理想L9要低点,更接近问界M9。但定价只是开胃菜,大家更关心的还是产品本身到底能不能撑得起旗舰这两个字。
先说体型吧,大车控们总爱拿卷尺去量数据。朋友阿勇就是这样,每次聚会都喜欢掏出手机查参数。这回他看到腾势N9的数据后直接乐了:5258/2030/1830mm,比问界M9和理想L9都大那么一点点——尤其是宽度和高度,那种气场真不是盖的。我上个月陪表哥试驾过类似尺寸的大SUV,一进后排腿脚伸展自如,那种舒适感是真的让人容易上瘾。不过也有人担心,大块头开起来是不是难停车?毕竟家附近老小区地库转弯就窄得很。听说腾势N9配备20°后轮独立转向,这功能理论上可以缓解一些实际驾驶中的烦恼,对空间要求高的小区用户来说算是贴心加分项。
动力部分我个人比较期待,因为插混车型现在在圈里讨论热度不减。当初阿豪买插混版MPV的时候纠结半天,就是怕“小马拉大车”。而这次腾势N9直接用2.0T发动机+三电机组合,在同级别里已经属于顶格配置。有意思的是,目前官方没公布详细参数,但按经验来看,有三台电机加持,即使单台输出一般,总合下来肯定不会弱。而且插混系统理论上的1+1>2优势,不少老司机都表示认可,比如市内纯电安静省钱,高速切油无续航焦虑,用起来顺手又踏实。
至于同场竞技的两位老对手,各自动力路线也各有门道。问界M9提供增程和纯电双方案,其中增程版前后双电机功率挺猛;纯电版则主打更强劲的后驱体验。如果你像我一样偶尔跑长途,高速服务区充桩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倾向增程方案。而理想L9坚持走1.5T增程器+双电机路线,从纸面数据看前驱保守但后驱给力。我有个邻居去年提了一辆,他最满意的是城市通勤油耗低,还能偶尔来一把郊游,说养护成本比传统油车友好不少,不过每年保险费用略高也是事实,要提前预算好。
底盘悬架这一块,是很多老司机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些人觉得空气悬架只是噱头,但真正坐过的人才懂它对舒适性的提升。今年春节回乡路遇烂路段,同伴开的就是带空气悬挂的大SUV,一路稳稳当当,没有晃脑袋的不适感。据介绍,腾势N9除了标配空气悬架,还加入易三方控制算法、云辇-A等技术,两台后置独立转向功能理论上还能提升极限操控表现。这些听起来很专业,其实落地体验就一句话:不管城市拥堵还是山路十八弯,都能轻松应付。也有人吐槽这些高级配置未来维修成本可能偏高,如果追求性价比,要做好心理准备。
再聊聊那些让生活便利的小细节吧。在我的印象中,每次试驾新旗舰,总会被各种隐藏桌板、电动座椅调节、无线充之类的新鲜玩意儿吸引住视线。这次看到官方资料时发现,腾势N9不仅副驾零重力座椅,还有二排双50W无线快充、小桌板、26扬声器音响以及智能冷暖冰箱等亮点装备。一气两用式主驾主动侧翼支撑这个名词第一次见到,让经常跑长途或者上下班堵车的人腰背更舒服。全系智能出风口、电动车门这种细节,对家庭用户真的很友好。不少圈内伙伴甚至调侃,现在买旗舰SUV跟选移动客厅差不多,“谁家的沙发舒服,就投谁票”。
相比之下,同级别另外两款也没闲着,各种零重力座椅、冷暖冰箱、高端音响一个不少,只是在某些功能布局或操作便捷性方面略有不同。例如问界M9第二排小桌板需要选装,而理想L9则将皇后座与折叠桌板作为卖点之一。如果你注重第三排乘坐体验,可以重点关注下这些微妙区别;如果平时主要一家四口使用,中排空间和娱乐设施倒成关键考量因素。有一次帮亲戚搬家,用到第三排的时候才发现,不同车型的一键放倒设计真的省事不少,小孩老人上下不用费劲抬抬扛扛,这是之前没有考虑过的小幸福瞬间。
智能化水平方面,今年大家讨论最多的不外乎芯片性能和智舱交互体验。虽然目前关于腾势N9具体软件生态的信息还未完全披露,但硬件已确定搭载4nm芯片。从以往经验来看,新品发布初期的软件更新频繁,很快就能追赶甚至超越竞品。不过对于习惯语音控制导航、多屏联动观影娱乐的新生代家庭中控屏幕大小分辨率及可扩展性仍然值得持续关注。同样重要的是智驾辅助能力,据称该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支持高速与城市领航,以及泊车辅助等核心技能,对于经常单独驾驶或新手司机而言,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而另一边厢,无论是HUAWEI ADS还是AD Max版本,都强调城区与高速协作,并通过冗余摄像头雷达保障安全冗余——身边做IT开发的小伙伴曾专门研究过这些传感器布置,说如果预算允许一定要优先考虑全套硬件标配版本,以免日后二次升级麻烦且贵得肉疼(亲测血泪史)。
行业里的资深玩家私下交流,经常会谈及大型国产新能源SUV保值问题。“以前GLS/X7保值率坚挺,现在国产LMN组合崛起,是不是以后二手市场格局都会变?”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来看,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加之品牌影响力逐步建立,新晋“天花板”们短期内贬值速度相较传统燃油豪华品牌有所减缓。但毕竟技术迭代太快,两年后的残值情况仍需谨慎评估,所以如果你资金有限,更建议选择购入早期优惠幅度大的现货资源,同时注意官方质保政策覆盖范围,以防出现不可预知维修支出压力。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周末饭局上几个准奶爸争论哪款更适合全家远行。他们列举最多的问题其实并非动力或者科技,而是谁家的空调够凉够静音、副驾驶有没有足够储物空间、小孩睡觉时候第三排是不是平整柔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所以啊,看似都是“大型新能源旗舰”,但最终决定权永远掌握在真实生活琐碎需求里——比如老婆一句“这个杯架太靠前”就可能左右你的钱包走向。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购车故事,也是每一个90后的温柔倔强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