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强占中企资产后傻眼了?闻泰科技出招,全球车企急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荷兰政府前阵子做了件让全球汽车行业都跟着“心慌”的事儿。他们直接把手伸到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的海外资产上,把人家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给强行接管了。这事儿一出,整个局面就彻底乱套了,现在搞得荷兰自己也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你要问这事儿闹到什么程度?现在中国工厂生产的安世半导体零部件出不去了,全球那些造车的巨头们都急得跳脚。要知道,这些零部件对汽车生产线来说,就像做饭缺了盐一样,少了它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可荷兰政府呢,还在那儿死撑着,嘴硬得很,一个劲儿地往闻泰科技头上扣帽子,说什么中企想“掏空安世”。问题是,人家拿不出任何像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这不就是瞎扯淡吗?

更搞笑的是,荷兰政府还做起了白日梦,琢磨着能不能跟中方坐下来谈谈,把安世半导体的管理层搞成什么“荷兰-中国结构”。这想法倒是挺美,可问题是,人家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可是100%控股,你说改就改?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面对荷兰政府这种强盗行径,被卡在风口浪尖上的闻泰科技也不是吃素的。就在10月30号那天,外媒彭博社爆出消息,闻泰科技的发言人通过邮件明明白白地告诉外界:想让安世半导体的产品从中国出口?行啊,那得先把之前的首席执行官给恢复职务再说。这话说得够直白,也够硬气。

发言人在邮件里还专门回怼了荷兰政府那些子虚乌有的指控。你想啊,安世半导体本来就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自己家的东西,用得着“偷”吗?这逻辑简直荒唐到家了。就好比你自己口袋里的钱,还需要从自己手里偷?这不是笑话吗?

荷兰强占中企资产后傻眼了?闻泰科技出招,全球车企急了-有驾

可荷兰政府那边呢,还在那儿死鸭子嘴硬,继续编故事。一会儿说中国籍的首席执行官对安世半导体构成“严重威胁”,一会儿又说自己是根据“独立调查结果”办事的,还搬出来一堆“法律依据”。你猜他们搬出来的是啥法?一部1952年就有的战时法律,而且从来没正式用过!这跟知识产权也不沾边,跟劳动合同也没关系。这么一看,荷兰政府这些狡辩反倒证明了闻泰科技压根儿就没干那些“黑锅”里的事儿。

说到这儿,咱们得琢磨琢磨,荷兰政府为啥这么死心眼儿?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既要又要”。根据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那边披露的文件,今年6月份的时候,美国人找上门来了,逼着荷兰把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首席执行官给换掉,作为交换,美国可以给安世半导体一些豁免。你看看,这事儿背后的黑手是谁,一目了然。

到了9月29号,美国商务部搞出来一个什么“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第二天,荷兰政府就按捺不住了,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把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给冻结了,还来了个强制接管。这时间点卡得这么准,你要说这两件事没关系,谁信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荷兰政府最终还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低了头。可偏偏荷兰自己不敢承认这事儿,怕外界说他们“主权不自主”,丢了面子。这下好了,两头不讨好,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彻底陷进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最打脸的还在后头。就在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韩国釜山碰面之后,双方达成了三项共识,其中就包括美国暂缓实施那个“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期限是一年。这一下,中美双方同时踩了刹车,荷兰政府这个冲在前面当马前卒的,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尴尬。你想想,人家美国都不急了,你荷兰还在那儿瞎折腾,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闻泰科技选在这个时候提出自己的条件,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因为美国的让步,整个局势开始出现转机了。更关键的是,人家闻泰科技说得很明白,“恢复前首席执行官职务”只是恢复出口的条件“之一”,这话里有话啊。意思就是,荷兰政府得拿出点诚意来,为之前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光恢复一个职务可不够。

荷兰强占中企资产后傻眼了?闻泰科技出招,全球车企急了-有驾

现在摆在荷兰政府面前的路就两条。第一条,赶紧认怂,趁着事情还没彻底闹翻,老老实实回到谈判桌前,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第二条,继续硬撑着,等着付出更惨痛的代价,最后被中国供应链踢出局,彻底失去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要我说,这事儿真挺讽刺的。荷兰政府本想着跟美国站一边能捞点好处,结果现在美国自己都后退了一步,留下荷兰一个人在那儿干瞪眼。全球那些汽车制造商更是心急如焚,因为安世半导体的零部件一旦断供,他们的生产线就得停摆,损失大着呢。

再往深了说,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供应链如此紧密的今天,动不动就搞强制接管、冻结资产这一套,最后伤的不光是被针对的企业,自己也得跟着倒霉。荷兰这次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砸得还挺重。

从法律角度看,荷兰政府翻出来的那部1952年的战时法律,本身就站不住脚。这部法律诞生的背景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硬往上套用,只能说明他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了。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投资者信心,也让荷兰的商业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以后谁还敢往荷兰投资?万一哪天又被“国家安全”给接管了,那不是白干了吗?

从经济层面来讲,中荷之间的经贸往来本来好好的,这下因为荷兰政府的一意孤行,关系骤然紧绷。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荷兰这么做,无异于自断财路。而且不光是双边贸易受影响,整个欧洲的企业都可能因为供应链中断而遭殃。

闻泰科技这次的应对策略也挺值得琢磨。人家没有硬碰硬,而是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提出了明确的条件。这种做法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给了对方回旋的余地。说白了,就是在告诉荷兰政府:想解决问题可以,但得拿出诚意来,别以为随便糊弄一下就能过关。

荷兰强占中企资产后傻眼了?闻泰科技出招,全球车企急了-有驾

从全球供应链安全的角度看,这次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单一依赖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商,风险实在太大了。汽车制造商们现在应该都在反思,是不是该多找几个备选供应商,分散一下风险。可问题是,安世半导体在某些关键零部件上的技术优势很明显,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并不容易。

说到底,这场风波反映出来的,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些国家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干涉正常的商业活动,搞经济霸凌。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也损害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长此以往,受伤的不会是某一个国家或企业,而是整个全球经济。

荷兰政府现在面临的困境,完全是自找的。如果当初能理性一点,不被外部压力所左右,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可现在后悔也晚了,接下来怎么收场,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不管荷兰政府最终作何选择,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次事件已经给国际商界上了一课。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强权手段解决经济纠纷的做法,最终都会反噬自身。市场有市场的规则,企业有企业的权益,这些都应该得到尊重。违背这些基本原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

你觉得荷兰政府接下来会怎么做?是会选择回到谈判桌前,还是继续一条道走到黑?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