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M7,这车一出,立马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28.98万,好家伙,华为这是把激光雷达当LV卖呢?这价格,都够在县城付个小房子的首付了!
这新M7啊,轴距比老款拉长了210mm,空间是真大,堪比小型MPV了。但你仔细一琢磨,就发现华为的小算盘:Pro版砍掉激光雷达,价格直接降了4万,变成了24.98万。这招够狠,摆明了是让预算有限的消费者选择“半自动驾驶”,体验“丐版”智能驾驶。想体验华为最牛的ADS 2.0?行啊,掏钱上Ultra版,28.98万起。
Ultra版是全副武装,激光雷达、ADS 2.0,该有的都有。那Pro版呢?看着价格亲民,但城市NOA没了,高速NOA还得人机共驾,妥妥的“半成品”。这就像你去吃火锅,结果告诉你,肉可以点,但蘸料得另算钱,这体验能好吗?电池也一般,42度,纯电续航210km,增程器112kW。这数据,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里,真不算亮眼,也就1250km的综合续航能稍微撑撑场面。
这操作,熟悉吧?跟手机行业一个套路:标准版阉割核心功能,逼你加钱上Pro。想想你买手机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但问题是,买车跟换手机不一样啊!4万块,对普通家庭来说,可是两年的油钱了!这激光雷达,到底值不值这4万?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理想L系列的定价策略,也是区分了Pro和Max两个版本,主要区别也在于智能驾驶硬件。理想的做法引发了一波讨论,有人觉得这是市场细分,满足不同需求;也有人认为这是变相涨价,利用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渴望。现在华为也来这套,看来这将成为一种趋势?以后买车,是不是都要先问问自己,钱包够不够“全都要”?
说到底,这背后反映的是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一方面,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越来越高,愿意为更高级的功能买单;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车企需要平衡成本和售价,才能保证盈利。激光雷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能显著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但价格也比较昂贵。
那么,激光雷达这玩意儿,真的值4万吗?说实话,这得看个人需求。如果你对智能驾驶有很高的要求,经常在城市复杂路况下行驶,那激光雷达带来的安全性提升确实值这个价。但如果你主要在高速或路况简单的场景下开车,那Pro版或许就够用了。
其实,华为这波操作也引发了另一个思考:智能驾驶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是像现在这样,根据功能分级定价,还是最终走向普及,成为所有车辆的标配?如果技术成熟了,成本下降了,那激光雷达或许就不再是“奢侈品”了。但现在,消费者还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
所以,你是愿意省下4万块钱,还是为了更全面的智能驾驶体验,选择“全都要”呢?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的需求和钱包厚度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终将走进千家万户。只是,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经历一些“甜蜜的烦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