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汽车行业霸主大众,当下的销售成绩并不亮眼。
举例来说,上汽大众的销量为79.78万辆,同比下滑2.6%;一汽大众的销量达74.9万辆,同比下降13.4%。
反观比亚迪,销量飙升至235.63万辆,实现40%的增长幅度。
也就是说,即便将南北大众的销量合并,也难以与比亚迪抗衡,和其巅峰时期相比,已然风光不再。
不过,为了重新夺回市场优势,大众正在大力推出新车型。
不仅打造了ID与众系列,还发布了ID.CODE概念车,后续更计划借助小鹏汽车的平台,推出高端车型。
在大众如此积极的市场攻势下,国产车在明年无疑将面临巨大压力,从大众即将推出的新车中就能窥见端倪。
首先是ID.CODE概念车,透过这款车型,能够初步了解大众未来的发展方向。
先来看外观设计,该设计仅用5个月时间便完成,难免显得有些仓促。考虑到后续新车都将沿用这一“家族设计”,其外观确实难以令人满意。不过其基础造型尚可,经过优化调整后仍有提升空间。
再看核心技术层面,这款车是大众与小鹏的首次合作成果,可视为大众版本的小鹏G6,必然会搭载全域800V技术,底盘性能与智能驾驶系统也值得期待。最后看产品定位,这款车将与问界M5、理想L6等车型竞争,预计定价在25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凭借小鹏的技术支持与大众的品牌影响力,这款车的产品实力不容小觑,至于市场表现如何,关键在于最终定价。该车预计将于明年实现量产。
另一款车型是ID.与众,这款车早在今年7月就已发布,尽管拥有独特的金色车标,但市场反响冷淡。在8月的首销期,销量甚至不足80辆,照此趋势发展前景堪忧。
出人意料的是,大众迅速做出调整,大众安徽后续推出的新车,将舍弃原有的MEB平台,全面采用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CEA架构,这将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
不仅如此,其独特的设计元素也将得以保留,如金色车标、不对称悬浮式大屏等设计都会延续。
从整体产品定位来看,大众安徽的车型旨在对标新势力品牌,借鉴小鹏的技术优势来与小鹏竞争,至于最终能否成功,还需等待2026年新车发布后才能知晓。
至于其他车型,与丰田、本田的情况类似,尽管都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但燃油车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大众推出的帕萨特PRO、途观L PRO等车型,今年都搭载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堪称燃油车中的佼佼者。不过,与电动汽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燃油车市场基础庞大,通过降价促销依然能够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燃油车凭借价格优势仍具有较强竞争力,而大众在电动汽车领域,不仅吸收小鹏的技术提升产品实力,还借助国内供应链降低成本。由此可见,国产车在明年将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