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的“联姻”新闻真是一个接一个,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说实话,很多所谓的“强强联合”最后都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也从最初的兴奋变成了现在的“听听就好”。不过,当看到广汽和华为联手推出新品牌“启境”,并由一位在广汽丰田操盘过凯美瑞、汉兰达的老将刘嘉铭出任CEO时,我心头一震——这回,可能真不是“玩票”了。
要知道,凯美瑞和汉兰达是什么级别的存在?那可是常年霸榜的“神车”,背后是极其成熟的体系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强大的用户运营能力。而刘嘉铭,正是这些爆款背后的操盘手之一。他深耕汽车行业25年,从产品规划到销售改革,从技术管理到战略投资,几乎走遍了整车企业的核心岗位。如今他被任命为启境品牌的CEO,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事任命,更像是广汽集团对这个新品牌的高度重视和“必须成功”的决心。毕竟,谁会把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品牌交给一个只懂理论、没有实战经验的人呢?
那么,这个由华为和广汽共同孕育的“启境”,到底想做什么?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冲击30万元以上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这个价位,早已不是蓝海,而是特斯拉、理想、小米等品牌厮杀的“红海”。想在这里分一杯羹,光有背景可不够,产品力必须过硬。
根据消息,启境品牌已经规划了两款车型,代号分别为F03和F05。首款车型F03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计划在2026年上市,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这招很聪明。纯电是未来,但增程能有效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尤其在北方冬季或长途出行场景下,增程版的存在能大大拓宽用户群体。而第二款车型F05则是中大型SUV,更令人期待的是,它有望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这意味着,启境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智能驾驶的“高地”,而不是在L2+上打转。
说到智能化,这正是华为的强项。在启境项目中,广汽负责整车研发、制造、供应链和渠道,而华为则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车云的全栈解决方案。这种分工模式,避免了双方在不擅长的领域硬上,可以说是“你负责造好车,我负责让车更聪明”。想想看,一辆由广汽成熟制造体系打造的豪华车,再配上华为那套被无数用户验证过的鸿蒙座舱和ADS高阶智驾,会是什么体验?这不就是“传统车企的扎实功底+科技巨头的智能灵魂”最理想的结合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说好话。这个模式真的万无一失吗?最大的挑战,或许在于“主导权”的平衡。虽然广汽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实现了对华望汽车的绝对控股,但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深度参与,会不会让整车的调性更多地被“华为化”?消费者到底是冲着“广汽的品质”还是“华为的科技”来买单?品牌定位的清晰度,将直接影响市场反馈。
我们不妨拿它和市场上的几个主要对手比一比。首先是理想L系列。理想的优势在于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和近乎“零焦虑”的增程体验,但它的智能化更多集中在座舱和舒适性配置上,自动驾驶的领先优势正在被追赶。而启境如果真能上L3,那在智能驾驶层面就有望实现反超。其次是特斯拉Model S,它的三电和自动驾驶技术依然是行业标杆,但内饰做工和本土化体验一直被诟病。启境背靠广汽,对本土用户需求的理解和豪华感的营造,显然更胜一筹。最后是小米SU7,它赢在生态和话题度,但作为新势力,制造经验和品控还有待市场检验。而启境有广汽埃安的工厂(番禺龙瀛路36号)和供应链支持,制造端的底气更足。
更让我看好启境的一点是,它的品牌调性似乎更偏向“年轻化”和“科技感”。据说广汽董事长冯兴亚还专程拜访了任正非,而任正非也明确提出新品牌要打造这样的形象。这意味着启境不会是那种沉闷的“老板座驾”,而是更贴近年轻高知群体的审美和需求。想想看,一辆设计前卫、智能拉满、开起来还很扎实的中大型轿车,谁会不喜欢?
不过,2026年才上市,这个时间点是快还是慢?有人觉得慢,毕竟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但换个角度看,慢也有慢的好处。华为和广汽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产品,等技术更成熟、成本更可控时再推出,反而能一击即中。而且,等到2026年,L3级自动驾驶的法规和道路环境可能也更完善了,F05的L3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当传统车企的制造实力,遇上科技巨头的智能大脑,再加上一位深谙用户心理的老将掌舵,这样的“黄金三角”组合,真的能造出我们心目中的“完美智能电动车”吗?启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