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排队充电的40分钟里,这台46.98万的国产车已经充完走了——有人在车主群退订问界,说12分钟这个数字让他破防了
上周六下午两点半,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
充电区停了十几台车,我把岚图泰山插上桩,看了眼手机显示的预计时间——12分07秒。旁边一台蔚来ET7的车主探过头来:“兄弟,你这显示是不是坏了?”
我笑了笑没说话,走进便利店买了杯美式,又去洗手间洗了把脸。回来的时候,那台ET7还在充,显示63%。我的车,已经跳到79%了。
那哥们儿愣了几秒,低头看看自己的充电枪,又看看我的车:“这…什么情况?”
800V,430千瓦峰值功率。这组数字背后的门道,或许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12分钟背后,藏着什么
之前开过几台标榜“快充”的车,实际体验下来,要么是前80%快、后20%慢得要命,要么是气温一低就原形毕露。泰山这套系统,工程师跟我说了个细节——电池会提前预热。
什么意思?就是导航设置了充电站,系统提前十几公里就开始给电池升温。到了桩边,电池已经处于最佳工作温度,插枪就能拉满功率。零下10度的时候,充电速度还能保持在350千瓦以上。
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电池管理系统得时刻监控几百个温度点,提前计算路径和时间,还得保证安全。稍有不慎,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影响电池寿命。
至于那个“循环1500次保持90%容量”的说法,说实话,真正能开到那个循环次数的车主有多少?大部分人可能三年就换车了。不过这个数据放在这儿,至少说明厂家对自己的技术有底气。
那台不太像发动机的发动机
有次半夜开车,电量掉到18%,仪表盘上跳出一行小字“增程系统启动”。我特意关掉音响,竖起耳朵听——发动机声音大概跟冰箱压缩机差不多。
副驾的朋友睡得正香,全程没醒。
这台1.5T的热效率做到45.18%,翻译成人话就是:烧1升油能发3.7度电,算下来每度电成本2毛8。比小区充电桩还便宜一毛钱。
关键是转速被锁在1600转。一般发动机要发电,转速起码得上2000转,声音就压不住了。泰山这套系统把转速压这么低,靠的是高压直喷和米勒循环的配合。技术细节我也说不太清楚,但结果摆在这儿——市区堵车的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到发动机在工作。
底盘这事儿,开过才知道差距
三腔空气悬架,听起来挺玄乎。我的理解就是,比双腔的多了一个“中间档”,软硬调节更细腻。
国道上遇到一段修路的烂路,坑坑洼洼的。我特意保持60公里时速往前走,车身晃动幅度比预想的小很多。后排坐着的朋友正在打电话,全程语气平稳,没有因为颠簸中断过。
高速上跑到120,并线超车的时候,车身姿态也挺稳。当然了,毕竟是台两吨多的SUV,跟轿车那种灵活性肯定没法比。但在同级别里,这套底盘的表现确实让人挑不出太多毛病。
零重力座椅这块,我开始觉得是个噱头。但连续开了三个小时之后,腰部确实没有以往那种酸胀感。那48颗压力传感器会根据你的坐姿自动调整,有时候能感觉到座椅某个部位轻微地鼓起来或者塌下去。
这种体验很微妙,不太好形容。就像穿一双合脚的鞋,你不会特别注意它,但走一天下来脚不累。
智驾体验,有惊喜也有保留
深圳华强北那种路况,人车混流,电动车横冲直撞。开启城区辅助驾驶之后,车子自己在车流里穿梭,变道、礼让、加塞应对,流畅度超出预期。
有一次,右侧突然窜出来一辆外卖车,我脚都抬起来准备踩刹车了,车子自己停住了。刹车力度挺大,车里的水杯差点翻。但人没事,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我还是那个习惯——双手放方向盘上,眼睛盯着路。再聪明的系统,也替代不了人的判断。尤其是那些突发状况,人的直觉有时候比算法更靠谱。
夜间高速上,激光雷达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对向车道有车开远光灯,摄像头可能会受影响,但激光雷达不吃这一套,该识别的障碍物照样识别。这种冗余设计,关键时刻可能真能救命。
46.98万这个价格,值不值
坊间流传的预售价是46.98万起步。如果最终落地价格确实是这个数,对比极氪009、问界M9那些车,配置确实给得够意思。
但我想说的是,买车这事儿,配置表只是一方面。后续的用车成本、保值率、品牌口碑,这些东西往往决定了你三年后是笑着还是哭着。
岚图这个品牌,说实话还比较新。首批车主相当于“小白鼠”,后续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谁也说不准。想入手的朋友,可能还是再观望几个月,看看车主论坛里的真实反馈。
去年有个牌子的车,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交付三个月,论坛里全是吐槽质量问题的帖子。价格掉得比股票还快。
不是说岚图会这样,但买车这种大件,小心一点总没错。
服务区那个ET7车主临走前加了我微信,问我这车到底怎么样。我想了想说:“充电快是真的,其他的,得看你自己的需求。”
他点点头:“我再看看,最近问界的车主群里,好像有不少人在讨论这台车。”
买不买,还是你自己的事儿。我只是把我看到的、体验到的说出来。市场会给出答案,时间也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