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动与氢燃料动力这两种不同的科技取向不仅在国内网舆上仍存在争议,在国外同样如此。只是国内的争议点似乎更多是关注于其安全性,经常会有“氢燃料约等于氢弹,氢气爆炸便就是氢弹爆炸”这种既让人无语又尽显智商下限的言论出现。至于国外的车企或民众,对于氢燃料的讨论更多是源自于其是否“可持续发展”。是的,这里说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与什么环保等等相关,而是单纯地从生意角度来说。氢能源的成本是否比BEV高?它的利润又是否比BEV更加客观等等。
图:Stellantis(斯泰兰蒂斯)正式宣布氢燃料动力计划,并声称改计划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这种探索在近几年一直又不少知名集团企业在进行着,例如Stellantis(斯泰兰蒂斯)就是其中之一。斯泰兰蒂斯很早便开始在氢燃料上进行布局,只是他们这个局的重心是放在了商用车型方面,而非民用车型。各位如果查过资料便会发现,不论标致、雪铁龙还是欧宝等品牌都有推出使用氢燃料动力的车型,与之对应的,则是在民用车领域推动BEV。我认为这样的布局并没有问题,BEV作为一种老旧技术应用于民用车上足够稳定可靠,也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使用。而氢燃料动力作为一种全新科技肯定会面临诸多问题,倘若这些问题出现在民用车领域,那便会被人认为这是车企不负责任的举动,如此影响声誉的事情传统车企如何做得出?毕竟人家可没有“地表最强法务部”来应对问题。所以用在商用车上,虽然多少会影响到使用,但不至于产生严重影响。再加上商用车使用环境比民用车更为苛刻,是试验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完善性的好机会。
图:斯泰兰蒂斯所说的未来其实与技术并没有关系,更多是与该技术的配套问题。
但话虽如此,即便车企有意想发展并且已经投入资源去建设,最后还是得看它是否有“未来”。而斯泰兰蒂斯近日似乎给了我们答案。近日他们宣布正式放弃氢燃料计划,原因是“氢燃料市场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且没有中期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景”。从其表达的意思来看,似乎是对氢动力下了一个没有未来的论调。这消息虽说突然,完全是我的意料之内,因为它对于欧洲而言确实是没有太多的未来。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想要推动氢能源的话肯定需要巨大的投资,这不仅需要集团公司有极为雄厚的资金背景,还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可是以欧洲目前的情况真的有可能做到吗?俄乌战争导致欧洲能源短缺,再加上老美又参合进一步,直接导致欧洲的能源价格蹭蹭上涨,BEV尚算是稳定,毕竟电是大家日常都需要使用的,最多也就需要忍受更贵的电价。可氢动力却不同,首先制氢就是一个大花费再加上运输以及其他成本,那成本只会更高,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再加欧洲目前的能源状况,氢动力似乎真没有出路。而且我认为,氢燃料或许只是一个开端,按照欧洲现在的能源价格来看,BEV再一次成为历史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