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一次用实力诠释了“自带话题”的品牌魅力,在新榜汽车周榜中以944.1的声量新榜指数稳坐第四的位置。要知道,能在“内卷化”这么严重的汽车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可不是随便一个品牌都能做到的事情。只是这次,吃瓜群众们对特斯拉的关注点,似乎有点超出了“产品”本身。
当有人还在为某些品牌的油耗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时,特斯拉早就悄悄拉开了流量池的进口。从抖音到小红书、从快手到B站,甚至微博和公众号,特斯拉就像那个“班级里放学后还霸占操场打篮球的学霸”,让人不服都不行。关键是,它的每个动作都能精准命中吃瓜群众的嗨点:不是一句“全系降价”引发的八方热议,就是一句“Model X成为电影主角”赚足隔壁邻居的小心脏。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特斯拉的用户运营策略真的堪称“社会化媒体教科书”。有人是靠明星代言憋着劲硬撑声量,而特斯拉就是自己出挑的话题制造机。从充电价格的一点点调动到智能系统好用不好用,甚至是马斯克发个表情包,居然都能被“自来水”用户冠以一系列脑补解读。这操作,活脱脱一出好莱坞的剧情片!
当然,也有人在开车时默默想问题,这么生猛的声量增长,是用户真爱,还是一波犀利的社媒营销狂攻呢?翻开数据地图,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互动都“蹭蹭”上涨,尤其是视频号的内容,只要一提特斯拉,似乎总能刷个几万点赞。有人吐槽它“玻璃太薄”,转身下一条视频又是“超跑级加速体验”,让人看得真是哭笑不得。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特斯拉这样的品牌动作给其他车企上了一课:这年头造车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较量,你得会讲故事。讲不好故事,就算车子开得再快,也未必跑得过流量的风口。不信你看看那些“默默无闻”的品牌,一天发上百条广告但毫无存在感,拼劲全力也只换来几个苍白的点赞。
特斯拉用一步步的实战告诉我们,真正的声量,靠的不是“硬广告轰炸”,而是把社交平台玩成了自家舞台,把用户“吃瓜”变成了二次传播,这种打法还真是有点让人刮目相看。
最后,回到我们这些围观的“局外人”身上,难道特斯拉指尖的魔术触不到别家品牌?同样是车,有人刷头像,有人刷口碑。特斯拉的声量与其说是市场选择,倒不如说是品牌基因的胜利。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下一次,是不是还是会手里的流量决定发动机的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