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混动销量上涨,高端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积极布局

“没技术”的增程,有了大电池后怎么反成了爆款?

还记得混动刚刚兴起之时,行业里流传着一句很潮的话——增程混动,没技术含量。这不仅是消费者和自媒体的普遍共识,连大多数非增程混动车企都对此嗤之以鼻。但岁月如梭,当插电混动车型花样百出之后,增程式混动反而成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增长急先锋——不仅理想、问界等品牌销量节节攀升,连宝马、福特、别克等国际品牌也开始在增程领域反水,2024年一举交出116.7万辆年销成绩单,把“增程没落后”的偏见拍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更有趣的是,在大电池加身后,增程车型的市场热度只增不减,就像在技术路线的赛道上悄悄“升了级”。

增程混动销量上涨,高端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积极布局-有驾
增程混动销量上涨,高端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积极布局-有驾

体验优先:高端市场不是谁都能混

先来看高端线。不知不觉间,三十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圈里,理想L系列、问界M9、阿维塔12等一众车模纷纷拥抱增程路线,昔日插混的主场地变成了增程们的秀场。背后逻辑其实很简单:增程混动以电为主、油为辅,彻底杜绝“切换顿挫”、“动力弱鸡”等传统油电混动的糟心体验,驾驶平顺丝滑,媲美纯电,高端用户自然趋之若鹜。

更重要的是,纯电续航突破两三百公里,城市通勤一周不沾油,长途出差补能只需加油,两头照料,极大化覆盖了不同用车场景。电池体积一做大,带冰箱、玩娱乐、用设备也不虚,满足高端客户花钱买体验的多元需求。曾经不被看好的增程,如今却成了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标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池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体验飞跃,消费者只管用车,畅快、省心,同级竞品只能望其项背。

增程混动销量上涨,高端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积极布局-有驾

技术进化:大电池和高压平台“双剑合璧”

增程车型爆火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电池技术的质变。2025年,宁德时代一记重拳,骁遥电池让增程纯电续航杀到400公里打底,紧接着智己、理想把电池堆到66kWh、CLTC纯电450公里+,让所谓的“增程=油电短板”的说法彻底破产。什么概念?每天三十公里通勤,充一次能用两个礼拜,平时纯电开,高速出行加点油,发动机变成“兜底充电宝”,油箱存在感直线降低。

与此同时,800V高压快充技术普及,补能效率追平头部纯电车型,半小时一杯咖啡时间,续航暴涨几百公里,长途、高频使用场景也能优雅应对。不像传统插混,为了兼顾发动机和电池,拖出一大堆复杂机械结构,既占空间又很难支持大容量和高压充电。大电池大平台的增程,堪称完美“解题”。

真实数据更能说明一切:90%的增程用户日常出行靠纯电驱动,只有极个别情况下才需要油机兜底。既然如此,节能优化还得围着电池和电驱打转,把发动机的“极致节油”让位给纯电续航覆盖,这种“以场景定义技术”的路径让技术方案回归了用户价值本身。随着市场接受度暴增,曾经质疑增程的声音也渐行渐远。

合资反击:燃油旧将,新能源新局

更离奇的是,很多原本高傲的合资品牌,也加入了增程大军。曾经宝马2014年试过i3 REx,后来嫌充电桩会普及而叫停,但面对中国百万级销量的“人间真实”,2024年又不得不上马X5增程;福特、别克等品牌也联袂推出烈马、至境L7等,号称“增程鼻祖”别克更是靠着40.2kWh的大电池、302公里的纯电续航和祖传发动机技术杀回市场。别克的1.5T增程器热效率44%,福特用1.5L成功咸鱼翻身解决高油耗症结,稳稳地捡回传统硬实力的尊严。

增程混动销量上涨,高端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积极布局-有驾

相比一味追逐“三电”黑科技的纯电路线,增程还允许国际大厂把发动机技艺再利用,转型阵痛期更温和一些。现在大家拼的已不是参数吹嘘,而是座舱体验、补能焦虑、细节打磨。理想搞家庭场景,智己推800V纯电平台,零跑拼空间,丰田、大众等巨头也虎视眈眈,打算把增程下沉到大众市场。一场技术、场景、价格的全面混战已然打响。

无冕结语

冷静来看,争技术路线的本质还是优化场景体验。曾被视为“落后”的增程,反倒凭借大电池和全能场景掀起新一轮市场浪潮——据说2025年将有50多款增程新车上市,这条路或许还会走得更远。至于插混,恐怕也得醒一醒,琢磨如何拉高纯电续航,才能不被历史推着前进。增程化身“黑马”,正如和菜头常说:社会总有意想不到的反转,前浪笑过,后浪翻涌——别着急下结论,真理常常在路上。

增程混动销量上涨,高端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积极布局-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