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博修仙”到“集体烂尾”,新势力造车正在欺负老实人

讲真,最近车圈这个“烂尾车”的话题,看着就让人太阳穴直蹦。

你以为你买的是车,一个钢铁和锂电池组成的现代工业奇迹。

但现实啪啪打脸,告诉你,你买的其实是一块需要服务器持续加热才能泡发的【压缩毛巾】。服务器一关,它就变回了那个干巴巴的、除了占地方屁用没有的玩意儿。

从“赛博修仙”到“集体烂尾”,新势力造车正在欺负老实人-有驾

什么高合、威马、哪吒,这些曾经在发布会上恨不得把CEO直接发射到火星上的品牌,现在一个个都像是被拔了网线的游戏角色,卡在原地,动弹不得。而那些车主,就是服务器关闭后,发现自己SSR装备全变灰色,还无法下线的倒霉玩家。

这事儿的核心矛盾在哪?

很多人以为是技术问题,是资金链问题。是,是是是,这些都对,但都太表面了。

这事的道骨,是【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下的必然结果。这些新势力造车,从根上说,就不是一个“制造业”,它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面向VC和二级市场的“赛博修仙”。

车,只是他们用来证明自己“有慧根”的法器。

发布会,是他们的渡劫现场,请各路神仙(媒体和投资人)来观礼。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续航一千公里,这些都是他们修炼出的“神通”,用来惊艳看客的。至于这神通稳不稳定,能不能量产,耗不耗蓝,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下一次投资进来之前,看起来很牛逼,就够了。

所以你看,拜腾能四年烧八十多亿,最后连个量产车的影子都没搞利索。为什么?因为在那个“修仙”剧本里,他们的任务是“表演悟道”,而不是“下山卖艺”。车只是悟道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真正的产品是那个“我们即将改变世界”的故事。

从“赛博修仙”到“集体烂尾”,新势力造车正在欺负老实人-有驾

钱花在哪了?广告、明星、豪华体验店。这些都是“道场”的一部分,用来彰显门派实力,吸引更多有钱的“俗家弟子”入股。

这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车企一崩盘,就崩得如此彻底,连渣都不剩。

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竞争】。但他们掀的不是竞争对手的桌子,他们是把自家桌子当成火箭燃料,试图把自己崩上天。成功了,就是下一个马斯克,纳斯达克的钟为他而鸣。失败了,就是现在这样,一地鸡毛,连桌子腿都给你烧没了。

所以车主去4S店问配件,说没有。那不是废话吗?整个门派都炸了,掌门都跑路了,你去哪找你们那个独门秘籍《智能网联心法》的替换页?供应商都被欠了一屁股债,现在看到你们这个品牌的Logo都绕着走,还给你供货?想什么呢?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台电车的中年人,对此感触尤其深。电车的智能化,本质上是一种“授权”。你的很多功能,开锁、导航、听音乐、车辆诊断,所有权在你,但使用权被托管在厂商的云端服务器里。你就像一个VIP会员,厂商就是那个平台。

以前燃油车,你买的是所有权,这车从里到外都是你的,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联网它也是一辆完整的车。现在呢?你买的是一个“持续服务合同”,一旦对方停止服务,你的车瞬间就被“降维打击”成一个功能不全的半残品。这还不是最骚的。最骚的是,保险公司现在也学聪明了。他们一看,嚯,这个门派看起来像个草台班子,随时可能原地解散。那给他们的弟子上保险,这不等于给一个准备去叙利亚打卡的美食博主买人身意外险吗?风险太高了。

从“赛博修仙”到“集体烂尾”,新势力造车正在欺负老实人-有驾

于是乎,保费飞天,甚至直接拒保。

一位哪吒车主就吐槽,车刮了,屁大点事儿,保险公司直接摊牌了,说你这品牌我们信不过,不赔。这在燃油车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今天这个“黑暗森林”里,这就是日常。大家都在极限求生,保险公司凭什么为你一个“高危用户”的信仰买单?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玄学问题,【品牌玄学与用户信仰】。

为什么特斯拉、奔驰出问题,大家虽然骂,但车还是照买不误?因为他们的品牌本身,就是一种“信仰”。买奔驰的人,买的是那个三叉星标带来的社交价值。买特斯拉的人,买的是马斯克构建的那个极客、未来、环保的叙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用户,核心需求是维护这种信仰。

但这些新势力的问题在于,他们的“信仰”根基太薄了。他们的信仰,是建立在“下一个风口”、“颠覆者”、“软件定义汽车”这些虚无缥缈的PPT上的。当风停了,PPT翻篇了,信仰自然就崩塌了。

我最近在想,其实很多事儿都这样,比如我楼下那家开了三个月就倒闭的拉面馆,老板的PPT肯定也做得很好。

所以这事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有些人就是喜欢看烟花,尤其是拿别人的钱放的烟花。你我,就是那个引线。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乌鸦嘴,好像在诅咒这个行业。但讲真,这不是诅咒,这是B超。提前看清楚里面的五脏六腑,总比最后坏了菜了好。

从“赛博修仙”到“集体烂尾”,新势力造车正在欺负老实人-有驾

你看,整个产业链条都被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搞得人人自危。上游的供应商怕收不到钱,下游的经销商怕车砸手里,金融机构怕贷款变坏账,最后传导到消费者这里,就是你这辆停在路边、App打不开、车门都锁不上的“赛博墓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失败了,这是一种系统性的信任崩塌。

加大,加大,再加大。

当一个行业开始用修仙的逻辑来运作时,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大部分修仙故事的结局,都是主角飞升,炮灰成灰。

你怎么确定,你不是那个用来给主角垫脚的炮灰?

妈的,这简直是欺负老实人。

所以,下一个会是谁?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在“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规则下,每一个没有真正实现自我造血的品牌,都悬在“成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剑上的绳子,有粗有细罢了。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表演“口吞宝剑”的时候,别离太近,免得血溅到自己身上。

毕竟,看戏,还是安全第一。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