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那段事儿,现在想来都心慌。 一辆崭新的小米SU7在安徽高速上疾驰,司机以为辅助驾驶能搞定一切,结果暴雨中施工路段没识别,直接撞了,三条命瞬间没了。
这事儿不是个例,小米汽车后来连夜升级了警告,告诉大伙儿:这玩意儿真不是自驾,开车的你,手别离方向盘。 安徽的教训,像一盆冷水泼醒了很多人。
小米汽车最近刚推的那个1000万Clips版本,听起来挺神的,比老版本强不少。 以前300万Clips时代,堵车时跟着前车走会一冲一冲的,像新手开车一样磕磕绊绊。
现在嘛,官方说升级后跟车稳多了,顿挫感减少了一大半,加塞的车子乱窜时,也能提前刹住,跟车起步也快多了。 绕个行人或自行车啥的,不像以前那样僵硬死板,路径规划更顺畅,成功率比以前高了近七成。
路口那种乱七八糟的地方,比如左转或右转时,新系统理解得更地道了,效率提升了两成多,少了很多卡顿感。 窄路会车也不那么鸡皮疙瘩了,车子能更精準地判断空间,轻松让路。
高速上跑起来更是丝滑,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优化后,领航功能不再颠簸,体感像坐在老司机的车上一样平稳。 硬件底子也没拉跨,双英伟达Orin-X芯片加上激光雷达、十一颗摄像头,能360度扫视周围环境,算法用上了BEV和Transformer那些技术,让决策更贴近真人开车的脑回路。
小米反复喊话,这辅助驾驶本质还是L2级别的东西,千万别当自动驾驶玩。 官方文档白纸黑字写着:驾驶员得时刻盯着路况,随时准备接手。 安徽那场事故就证明了,极端天气下、施工区域或隧道入口,系统可能瞎了眼,根本没招。
现实中,公安部交管局的规矩摆着呢,谁开车谁担责,你脱手开辅助,出了事民事赔钱、行政罚款,甚至刑事追责都可能找上门来。
跟其他车企比,小米的硬件堆料算顶级,但功能落后了点;华为和小鹏早推了L3自动驾驶,能更自主处理复杂路况,比如华为的城市NOA在无保护左转时接管率更低,而小米的城市系统过路口还老得人为帮忙。 北京去年实施了新条例允许L3上路,但小米车目前连认证都还没过,所以只能算辅助驾驶范畴。
实际用车场景中,辅助驾驶的分寸得自己拿捏。 高速NOA确实能自动变道、下匝道,升级后跑长途更省心舒适。 城市路况下,小米也能应对无保护左转或施工路段绕行,但官方数据坦白过,在复杂路口接管率还是偏高。
自动泊车挺灵的,APA和代客泊车能跨层停车,厘米级精度停得超标准。 风险点就在那些刁钻情况里:大雨天视线模糊时系统可能抽风,必须手动关闭功能;施工区的锥桶或临时路障经常认不出,最好完全关掉辅助;隧道入口光暗变化大,摄像头会蒙圈,这些都得靠自己留神。 用户手册里提醒,开辅助时双手别偷懒,眼睛也别乱瞟,啥技术都不能赌命。
行业里大伙儿都在玩高阶驾驶,小米硬件强但实际功能还没追平竞品。 华为的辅助系统覆盖场景广、更成熟,小鹏也是早实现了L3量产的,小米的车在城市环境下还略显稚嫩,事故后的警示语更直接:高速上施工区用辅助,那就是找死。
法规框架下,L3算个门槛,但小米还没摸到,现有限制就是驾驶员的意识得跟上去。 每次OTA升级推送后,车里都会弹语音提醒,别误把辅助当自驾使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