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2025小鹏科技日如期而至。在此次科技日上,何小鹏一如既往地带来了简洁明了却又信息量爆炸的全新技术,这次他们发布了四大应用:
1、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
2、小鹏Robotaxi
3、小鹏全新一代IRON
4、汇天飞行汽车
「涌现」,是贯穿整场发布会的主题。
正如小鹏所说的:「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你发现之前很多解决不了的难题,正在被新的方法论非常轻易地解决。」
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
传统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依靠的是「视觉-语言-动作」的架构,系统需要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是计算机,进行阅读理解也需要一定时间。
而第二代VLA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无需语言转译,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输出,带来了全新的物理模型范式。
系统不必浪费时间去理解为什么,而是偏向通过「直觉」来直接完成动作,不仅反应更快,而且拟人程度也会更加高。
在发布会上,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场景:
1、小路NGP:哪怕是极为复杂的城郊小路,甚至是近乎于断头路的超窄限宽,智驾系统同样能丝滑贯穿。
2、智能涌现全新能力:整套系统具备理解现实世界运行原理的潜在能力,不仅可以识别交警手势,还能在红绿灯转换时提前应对。
小鹏第二代VLA既是动作生成模型,也是理解和推演的物理世界模型,它能在理解真实世界交互规律的同时,进行自我演进式学习。
在对真实世界交互规律进行理解了之后,整套模型无需重复对特定场景进行理解,能达到「看到就知道该怎么做」的效果,我想这也会是世界大模型发展的方向。
于是乎,小鹏将第二代VLA进行了开源,面向全球公开招募商业伙伴。在活动现场,何小鹏便宣布大众成为小鹏第二代VLA首发客户,小鹏图灵AI芯片也已获得大众定点。
另外,第二代VLA不仅可用于智能驾驶,同时还可跨域驱动,为AI汽车、人形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提供了统一的智能基底。这是小鹏从智能驾驶迈向具身智能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带来了小鹏科技日上的另外几个重要应用。
小鹏Robotaxi
按照小鹏汽车官方的说法,他们将在2026年正式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同时将启动Robotaxi试运营。
不同于一般的Robotaxi,何小鹏并没有过分「长期主义」,而是非常实在地考虑到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对于未来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小鹏汽车提出了全新的构想:一种是全共享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Robotaxi),另一种是私享模式即有人开的L4级体验汽车。
在这一构想上,2026年小鹏汽车将同步推出全新智驾版本「Robo」,与Robotaxi同源,拥有相同的硬件配置、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配备2套智驾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自动驾驶硬件层面,小鹏Robotaxi搭载4颗图灵AI芯片,拥有2250TOPS的运算算力和750TOPS的算力冗余,车端算力达到3,000TOPS,完全称得上是目前全球最高水准。
同时,小鹏Robotaxi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依托纯视觉方案即可应对全球不同道路类型及交通环境。
让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小鹏Robotaxi构建了全新的车内外交互体系,使用了「遮阳板车外显示」系统,在低速行车、驻车等场景进行可视化提示与行人交互。
根据官方的说法,日后小鹏Robotaxi还将提供车外语音系统,你甚至能直接问它「能不能带我去这里」,带来视觉和听觉融合的多维交互体验
我认为小鹏Robotaxi非常好地体现了本次科技日「涌现」的主题,由于在VLA模型上的突破,小鹏能实现从芯片到模型再到整车制造的完整链路,在全栈自研带来的规模效应下,势必能以更低的制造成本占据更大的市场。
当然了小鹏没有那么自私,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更便捷的出行体验,小鹏Robotaxi将开放SDK,与全球伙伴共建 Robotaxi生态。在发布会上,他们就官宣了高德将成为小鹏Robotaxi的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至于第三项应用,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了,它就是小鹏全新一代IRON也就是人形机器人。就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的话题就冲上了社交媒体软件的热搜榜单,虽然在我看来有一丝诡异的感觉,但确实令人相当震撼。
得益于「由内而生」的设计理念,全新一代IRON拥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甚至可支持不同身材体型定制。
因此,这款全新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82个自由度,才可实现如「猫步行走」的拟人动作。同时,它还采用了行业最小的「谐波关节」,才能拥有1:1的人手尺寸,且手有22个自由度。
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全新一代IRON将行业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按照何小鹏的说法,由于人形机器人所需的电池容量较小,但对安全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是最适合普及应用全固态电池的产品。
确实,固态电池可以实现极致轻量化、超高能量密度与极致安全,与人形机器人极为契合。
最后,关于「机器人是否要拟人」以及「机器人实际应用」的话题,何小鹏也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一是当然要极致拟人,因为当人形机器人做到了极致拟人后,如何实现更易于商用、更易于泛化、更易于获取训练数据的几大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二是在商业化计划层面,小鹏全新一代IRON将优先进入商业的场景提供服务如导览、导购、导流。在不久后的将来,大家就有望在小鹏的门店以及总部见到全新一代IRON。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面临着几大挑战,其一是「缺乏训练数据」,为此小鹏汽车已在广州建立小鹏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
其二是「如何实现规模化量产」,虽然小鹏的「VLT + VLA + VLM」大模型,可以使得人形机器人拥有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可实现深度思考、自主决策,但人形机器人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软硬件供应链。再加上「软件驱动硬件」的设计,对自研、跨越融合的能力要求极高。
所以小鹏将依靠着「物理AI全栈自研体系」,凭借与AI汽车技术同源的优势来实现规模化量产。何小鹏表示:「2026年年底,小鹏目标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汇天飞行汽车
最后,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之后,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中国又一万亿级新兴产业。
目前小鹏汇天正在构建两套低空出行的飞行体系,分别是面向个人低空飞行的陆地航母和面向多人低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陆地航母就不过多赘述了,发布至全球累计订单已突破7,000台,不仅创下行业纪录而且已经正式进入量产前夜。
而与陆地航母用于旅游时的短距离飞行不同,此次科技日正式公开亮相的「A868」能完成长续航飞行。这款全新的飞行汽车采用全倾转构型,在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基础上,采用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
据了解,「A868」预计能实现500km的长航程,最高航速预计可达360km/h,并提供6人座舱设计,目前「A868」已经进入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量产以及低空经济的普及,汇天飞行汽车即将推出飞行汽车专属飞行执照,让行业更为规范、消费者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老实说,现在的小鹏早已不仅仅是「小鹏汽车」,在我看来它越来越像一家成熟的科技公司,虽然以上应用看着是跨行业、跨领域,但实际上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小鹏的「物理AI」。正如此次的主题「涌现」一样,在某项技术突破之后,后续就会有更多惊喜。
基于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小鹏构建了全栈自研的物理AI体系,覆盖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这一体系的构建,为小鹏汽车在AI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具身智能载体上的落地提供技术底座。
到了12月,小鹏汽车全新总部、智能制造工厂将正式开放,如果对于小鹏的这些技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下报名信息,参观完说不定会得到一些全新的启示呢?

全部评论 (0)